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2840字。
《孔乙己》
辽宁鞍山51中学张世安
一、查字典,读准下面加点字的音。
    颓唐(tuí) 附和(hè)  分辩(biàn)  不屑置辩(xiè)  咸亨酒店(hēng)  砚(yàn)  荤菜(hūn)
 羼水(chàn)拭(shì)蘸(zhàn) 惋惜(wǎn)  阔绰(chuò) 舀水yaǒ)涨红(zhàng)
绽出(zhàn) 哄笑(hōng) 间或(jiàn)    着了慌(zhao) 打折(shé) 门槛(kǎn)
二、查工具书,解释下面词语。
不屑置辩:认为不值得辩论或申辩。屑,值得。
颓唐:精神萎靡不振,情绪低落。
分辩:辩白,辩解。  格局:布置的格式。
缠夹不清,搅扰、夹杂不清。
      大抵:大概。         营生:谋生,筹划如何生活。
君子固穷:语出(论语)意思是“君子能够安于穷困,不因穷困而丧失其道德意志。固,固守,安守。   
附和:(言语、行动)追随别人(多含贬义人)
三、作家作品简介
      鲁迅1881一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他的笔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的封建家庭,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我们学过他的作品有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选自短篇小说集《呐喊》的有(社戏><故乡)以及选自《集外集拾遗补编的(鲁迅自传)。
      本文写于1918年冬,发表于1919年4月的〈新青年〉后收入短篇小说集〈呐喊〉,这篇小说是鲁迅继《狂人日记》之后写的第二篇白话文小说,是又一篇反对封建制度和封建科举制度的战斗檄文。也是鲁迅先生最得意的作品之-。
四、情节:
故事情节的来源: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故事情节的过程:开端、发展、高潮、結局。(有时前有序幕,后有尾声)
故事情节的作用:展示人物的性格,表現中心思想。
1.小说的线索:
小说用第一人称的手法写,以“我”(小伙计)的所见所闻作为线索,既使故事显得真实亲切,又可以使文章中心得到深刻的揭示。因为连一个十几岁的小伙计都鄙视孔乙己,更说明这个社会对不幸者的冷漠,而用小伙计的眼光来写,又可以表现出对孔乙己的同情而又不致影响中心的表达。
2.按照小说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划分课文结构。
序幕(1~3段):介绍咸亨酒店,交代环境。 
开端、发展(4~9段):孔乙己的经历和性格。 
高潮(10~11):孔乙己被打折腿的悲惨遭遇。 
结局(12~13):孔乙己的悲惨结局。
3.反映孔乙己结局的一句话:
“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大约”“的确”,这两个词表面矛盾而含义是深刻的。 “大约”表示是“我”的猜测,因为二十年来没有人知道孔乙己的生死,说“的确”是从孔乙己最后一次到店的情形来推断,在那样冷酷无情的社会里,孔乙己肯定是活不下去的,所以用“的确”。 
文章最后着力描写孔乙己欠酒店十九个钱,似乎没有钱人们再不会想起他,这十九个钱似乎表示着他存在的全部价值。当这十九个钱从粉板上抹去时,孔乙己便永远从冷漠残酷的社会消失了。
五、主题归纳
①            批判封建制度和封建思想(反映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对读书人的毒害,控诉了科举制度的罪恶,揭示封建制度必然崩溃)。
②   批判冷漠麻木的国民性(表现了孔乙己这一人物的思想的保守僵化、毫无觉悟和围观民众的冷漠麻木、思想昏沉以及社会对不幸者的冷酷)。
③   社会变革中小人物的无奈(在社会变革中,他们遵从固有心态、习性,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找不到自己的出路,最终只能被毁灭。
六、人物
1、孔乙己到底是怎样一个艺术形象呢?鲁迅先生又是怎样塑造这个形象的?
(1)通过外貌、动作、语言等方面的描写,鲜明的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2)通过对肖像的整体描写揭示孔乙己的特殊身份的句子: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3)通过肖像描写揭示孔乙己的不幸遭遇。
(4)通过服饰的细节描写揭示了孔乙己懒惰而又死爱面子的特征。
(5)通过个性化的语言描写,揭示孔乙己自命清高、迂腐不堪、自欺欺人的性格。
(6)通过对人物动作、神态的描写,显示孔乙己善良的心地。
归纳孔乙己的性格特征:科举失败又以读书人自居,生活贫困爱面子又常受人嘲笑,迂腐可笑却又不失善良本性,是一个既可悲又可笑的没落的读书人。
2、反映孔乙己对人们的作用的一句话:
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孔乙己的存在只是为无聊的人们提供一个取笑的对象。说明孔乙己地位低下,境遇凄凉。
3、“孔乙己”这一形象的社会意义:
(1)孔乙己处处被人取笑和鄙视,充分说明在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下,人们对科举不幸失败者的冷酷。
(2)孔乙己读了一辈子书,却连“半个秀才也没捞到”,既不能进学,又没有学会营生,反而养成了好喝懒做的恶习,说明了封建教育对读书人的毒害。
(3)丁举人对同是读书人的孔乙己毫无怜悯和同情,打折了他的腿,不仅揭露了丁举人的凶残冷酷,也尖锐地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
4、造成孔乙己悲惨遭遇的原因:
(1)自身原因:热衷科举、好喝懒做、麻木不仁、至死不悟。
(2)社会原因:①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
②封建等级制度和封建思想侵蚀下,民众的麻木不仁。
③以丁举人为代表的封建统治者的残酷摧残。
5、造成孔乙己悲剧的社会原因是什么?
    总的说来就是封建制度的腐朽和黑暗。具体来说:
(1)科举制度诱使读书人追求功名利禄,死读经书,致使孔乙己那样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的牺牲品,迂腐不堪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