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490字。
《陋室铭》教学案例
   一、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目标:了解作者高尚的情操,培养学生有个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2、知识与能力目标:感受韵文之美,有感情地背诵课文,领会托物言志的表现方法。 
       3、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走近作者,深入作品。
  二、教法和学法分析
    《陋室铭》是一篇古文名篇,文字优美,意味深远。学习时要反复诵读,用心品味,以充分领略作者的情怀。不仅让孩子们感受刘禹锡的“穷则独善其身”,安贫乐道的高尚精神,更让孩子们了解这是一篇特殊战斗的檄文。他用“德馨”鼓舞了自己不竭的斗志,用“苔痕”“草色”“素琴”“鸿儒”充实装点自己的生活,用“无案牍之劳形”安慰自己屡受排挤的压抑。诸葛、子云是他心中的楷模,圣人孔子的德行、功业更是他追求的目标。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思维方法的学习、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尤其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 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二)“斯是陋室,惟吾独馨”这句话会给你带来些什么思考?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文言短文《陋室铭》,看看作者刘禹锡是从哪些方面表现这个问题的?通过作者刘禹锡,让我们一起走进一群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心灵世界。
(三)简介作者及文本等:
 请学生默读题注,了解出处、作者、文体、题意等。
老师介绍:
    a、本文选自《全唐文》
    b、作者刘禹锡,字梦得,唐朝彭城人,唐朝著名诗人和散文家。他曾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司政和藩镇割据。失败后受降职处分,做闲散官员。他著有《刘宾客集》或称《刘梦得文集》。 
   c、铭,就是记载,在器物上刻字,后来便逐渐发展成一种文体,用来记叙生平、事业、功德,或歌颂赞美,或有所警戒,一般都是用韵的。
  d、“陋室铭”,意思是刻在鄙陋居室里的文章,通过对陋室的描绘和议论表达屋主人的心境和生活情趣。
(四)检查预习情况(出示硬纸小黑板):
 1、注音或填字:陋(    )    牍(     )     儒(      )
         tái(   )痕  德xīn(   )  西shǔ(    )
 2、解释加点的词:
    有仙则名:                  斯是陋室:                 
    有鸿儒:                    案牍之劳形:               
 (五)整体感知,把握大意。
 1、听配乐朗诵,体会“之”字舒缓语气的作用。(铭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要求学生画出文中押韵的字,即韵脚)
 2、再播放一遍录音,大家可以轻声跟读,理解大意,读出音韵美。
     陋室简陋吗,刘禹锡是一个怎样的隐者?(讨论后形成两个话题)
 (六)研读赏析,揣摩语言,把握意境。
      明确课堂探究的两个话题:1、陋室不陋,惟吾德馨。
                             2、隐者不隐,奋斗不息。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