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8070字。
高考文言文复习备考策略的思考
张月发
*考纲考题分析
一、研究考纲,明确要求
在进行系统切块复习前,务必先整体讲解文言高考要求、高考选材以及历年高考相关情况,使学生对知识有一个整体的把握。特别注意考纲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要求:要求直译,字字落实。
二、研究考题,明确选材
高考所选文段总体上有三个特点:
1.体裁:以叙事为主,写景、抒情、说明及一般的说理文次之,基本不选专业性强的学术著作。
2.内容:较少出现生疏的古文化常识或艰涩的古文化背景,少用典故。
3.风格:属于典范的文言文作品(所以古白话不在其列)。
下面的统计可见一斑:
1.试题设置,相对平稳。 [幻灯片2]
年份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考点
单选题数 4 4 4
实词 课、属、及、诣 谋、治、趋、校 迫、牧、引、修
虚词 所、乃、其、以 于、之、而、与 乃、以、为、其
信息编组题 1 1 1
文意概括分析题 1 1 1
译句 3句,8分 3句,8分 3句,9分
诗歌 唐诗,6分,李白 宋诗,6分,汪元量 唐诗,5分,张籍
名句 《滕王阁序》
《锦瑟》,4分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归园田居》,4分 《采桑子·重阳》
《声声慢》4分
2.材料多从经典史籍中选取 [幻灯片3]
年份 出处 主人公 字数
2004年 《三国志·魏书,曹彰传》 曹彰 四五百字
2005年 《庄子·说剑》 庄子
2006年 《后汉书·邓寇列传》 寇恂
从近几年所选文段看,大多出自《二十四史》,且都是人物传记,文面浅易,一些疑难生僻字句都有适当处理,如注解等。选材多为廉吏、义士、忠臣、勇将,材料所涉及的人与事或相夫教子,事亲至孝,弘扬民族传统美德;或古代贤臣良吏,勤政爱民,廉洁奉公,刚直抗上,执法如山等,既符合于传统的道德规范,又不失现实教育意义。当然这些材料也潜伏着变革的可能。
*复习原则:咬住教材这个核心,很抓落实,以课内辐射课外,以课外巩固课内。
高考文言文的考查,无论是实词、虚词、特殊句式、文句理解,还是翻译语段、默写名篇,无一不是源于课内;历年的考点设置,几乎都可以从课本中找到相关联的知识点。因此立足课内篇目辐射课外显得非常重要。一般说来,课内重点篇目可反复3-4遍。
复习中,应以单元为单位,抓每篇文言文的知识要点,注意前后联系,总结规律,授之以渔。同时积累关键实词、虚词的常见意义和用法,并配以一定量的课外练习,体现知识体系的连续性、相关性,掌握“取法于课内、应用于课外”的方法。
以单元为单位,不必把总计十个单元全面落实,以重点课文为纲,用一课带多课的方式,把部分知识点相对集中的课文组织在一起进行知识点的强化训练。如《鸿门宴》一文,让学生练习仿照高考文段出题,学会找点、设点、解点,不仅可以掌握“因、如、举、谢、意”等常见实词的用法,将六册教材中富代表性的常用义项都归纳整理,还可以抓住“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这一判断句,联系其它课文中与之相同或不同的判断句,集中归纳整理判断句的七种不同类型,等等。这样通过几课书就可以复习常用实词、虚词、句式、文学常识和文化知识诸多方面的知识,用时少而见效快。重点课文推荐:[幻灯片4]
册数 序号 课文
一 20 触龙说赵太后
24 秋水
二 18 鸿门宴
21 师说
三 17 六国论
21 项脊轩志
22 五人墓碑记
四 19 促织
20 柳毅传
21 陈情表
24 赤壁赋
五 21 齐桓晋文之事
六 21 报任安书
22 廉颇蔺相如列传
*复习模块
一、实词复习 [幻灯片5]
学习并掌握常用文言实词对于学习文言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不仅因为文言实词数量多,占文言词汇的绝大多数,而且还因为文言实词具有一些使人容易望文生义、产生错觉的特点,如古今词义的变化、词类活用等等。正因为这样,我们对文言实词应给矛高度的重视,要把它作为重点来学习和复习。首先给学生明确实词复习的基本框架,即几种常见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