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5500字。
                             《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整理        
一、       从文学文化常识角度整理
1、司马迁(前145?---前86?)字子长,夏阳(今陕西省韩城)人。 西汉杰出的历史学家、文学家。
2、本文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列传,古代纪传体史书中的一种体裁,用以记述天子、王侯以外的人的事迹。
3、《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我国第一部传记文学作品。全书共130篇,分五个部分:12本纪,30世家,70 列传,8书,10  表。全书按照年代顺序将帝王、将相、功臣和一般人物分别列传。鲁迅先生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
4、古代纪年法:
赵惠文王十六年 (王公年次纪年法)
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 (帝王年号纪年法)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干支纪年法)
顺治二年乙酉四月,江都围急 (年号干支兼用纪年法)
5、古代表示官职变动的常识:
 (1)拜。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如《(指南录>后序》中的“于是辞相印不拜”,就是没有接受丞相的印信,不去就职。
(2)除。拜官授职,如“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一句中的“除”,就是授予官职的意思。
(3)擢。提升官职,如《战国策·燕策》:“先王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
(4)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迁授、迁叙,降级叫迁削、迁谪、左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
(5)谪。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岳阳楼记》“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中的“谪”就是贬官。
(6)黜。“黜”与“罢、免、夺”都是免去官职。如《国语》:“公将黜太子申生而立奚齐。”
(7)去。解除职务,其中有辞职、调离和免职三种情况。辞职和调离属于一般情况和调整官职,而免职则是削职为民。
(8)乞骸骨。年老了请求辞职退休,如《张衡传》:“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6、古代刑罚常识:
黥(用刀刺刻额颊等处,再涂上墨作为惩罚的标记)、笞(用小荆条或小竹板抽打臀、腿、背的刑罚)、杖(是用大荆条或大竹板打臀、腿、背的刑罚)、刖(砍掉脚的刑罚)、膑(剔除膝盖骨的刑罚)、宫、大辟(砍头)、炮烙、汤镬(把人投到滚汤中煮死的刑罚)、车裂(把人的头、四肢分别拴在五辆马车上同时分驰,撕裂肢体)、凌迟(剐刑)、腰斩、弃市(在闹市执行死刑,并将尸体暴露在街头示众)
7、古代建筑物常识
轩(有栏杆的长廊)、宫室(先秦时指一般住宅,秦汉后纸帝后的住所)、堂房(主要建筑物内部空间分为堂、室、房;前面为堂不住人;堂后为室;室的东西两侧为东房和西房)
庐(村房或简陋的小屋)
台(一般指供望远或游观之用的高而平的建筑物)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