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150字。
21.《与朱元思书》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一些文言知识,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朗读背诵。
2.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过程与方法目标:
1.指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重视朗读训练,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
2.分析、理解文章每段内容,从而理解全篇。领会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3.品味赏析文章的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培养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逐步提高鉴赏水平。
情感与价值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重点难点】
1.品味文章描写山水的巧妙手法;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理解作者流露出来的思想感情。
【设计思路】
本文虽是书信可与一般书信不同,人们往往把它看作是一篇由清词丽句构成的小品文。因此在教学时,应当使学生初步懂得怎样审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一要教学生读懂文本并能顺畅地朗读;二要善于启发学生的想像和联想。朗读,总的说来,速度宜慢,慢一些才有时间去品味文中的意境。要注意停顿,每读完一小层都可以作稍长的停顿,这样才有鲜明的层次感,不至于将两个不同的画面交错在一起。还要注意确定重音,例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中,重音当落在“箭”“奔”二字上,才会使人感到形象鲜明。教师要做示范朗读,也可以让学生中读得好的示范。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可爱的祖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名山秀水,数不胜数。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著名的景观?(学生讨论回答。)
师:同学们知道的还真不少,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拍摄于浙江富春江的风景片。下面就请大家一起欣赏。要求看完后说出自己的感受。(学生讨论回答。)
师:富春江的景色用一个字来说就是“美”。唐代许多大诗人都慕名来到这里,并挥毫泼墨,留下了许多精美的诗作,后人把它叫做“唐诗之路“。为什么那么多诗人会一齐聚首这里,这恐怕得益于吴均的《与朱元思书》。 南朝著名的文学家吴均在游览完富春江的风光后,情不自禁写了一篇描绘富春江风光的文章《与朱元思书》。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