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960个字。
七 最后一课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小说的特点,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
2、学习本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表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听读课文,复述课文,把握故事情节;通过合作交流学习本文描写人物的方法;通过对重要语句的探讨理解其深刻的含义,突出小说的主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小说人物形象的分析理解,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1、心理描写对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
2、文中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难点:
韩麦尔先生关于法语的见解和结尾动作描写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介绍作者及相关的背景;整体感知课文情节。
教学过程:
一、布置预习:
1、查找有关都德的资料,准备课上交流。
2、收集有关爱国的小故事及诗词。
3、认真读课文,理清故事的基本情节。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爱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爱国的故事很多很多,下面请同学交流一下你们所收集的以爱国为主题的小故事。在学生讲述完后导入新课。
1、介绍都德:
都德(1840~1897),法国19世纪的著名小说家,毕生从事创作,写过一百多篇小说。他的早期代表作品有长篇自传体小说《小东西》。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以后,都德应征入伍,后来曾以战争生活为题材,创作了不少短篇作品,有《柏林之围》《最后一课》等。《最后一课》是他的短篇小说代表作。
2、简介普法战争:
1870年,普鲁士入侵法国,爆发了普法战争。但由于法国政府在战争失败后与普鲁士签订和约,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两个州割让给普鲁士。普鲁士政府占领后,为了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祖国,自己好永远统治这些地方,下了一道命令,这两个州的学校只准教德语,不准再教法语。所以小说里的主人公小弗郎士,他就不能在学校里再学自己的法国语言了!小说里的老师韩麦尔先生,他就不能再在阿尔萨斯这个地方的学校里,教自己的法国语言了!因而这篇文章的题目叫做《最后一课》。
3、介绍小说常识 :
A、属于叙事性文学体裁,是以人物形象刻画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环境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叙事作品。
B分类:按篇幅、容量分长篇、中篇、短篇、微型小说。按内容特点分历史、科幻、爱情、讽刺小说。
C、小说要素:
人物( 通过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细节描写来塑造人物 )
环境( 社会环境:交待时代背景;自然环境:交待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景物、烘托气氛,表现人物性格、感情。)
情节(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4、检查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踱(duó ) 督学(dū ) 郝叟(hǎosǒu) 摊(tān ) 懊悔(ào )
chéng fá(惩罚 ) 钥匙(yào shi) 磨损(sǔn) qídăo ( 祈祷 ) 哽(gěng )
(2)、解释下列词语
宛转:这里指鸟声抑扬动听。
踱来踱去:慢步行走。
诧异:觉得十分奇怪。
(3)、学生概述故事的大体内容.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的情节:
1、理清文章的故事情节;明确:
线索:“我”的见闻感受。
主人公:小弗郎士 韩麦尔先生
情节: 上学路上→ 上最后一课的过程→ 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