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370字。
十五  黄州快哉亭记
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能熟练地翻译课文。
2、把握山水游记散文优美景物的描写,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受力。
3、体会文中所寄寓的旷达胸襟,无往而不快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本文是一篇文言文山水游记,并且借优美景物的描写来抒发遭政治迫害却不悲观消沉,而是胸襟宽广,无往而不快乐的人生态度,让学生能真正体会作者的这种情感。
教学过程:
一、介绍作者
苏辙(1039—1112)字子由,一字同叔,号栾城,晚号颖滨遗老,四川眉山人。他在父兄的熏陶和影响下,自幼博览群书,抱负宏伟。十九岁时与兄苏轼同榜进士及第。由于与王安石政见不合,从二十三岁至四十八岁一直沉沦下僚。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贬官黄州,他受株连贬任筠州盐酒税。宋哲宗元佑元年(1086年),苏辙被召回朝廷,七年之内,八次升迁,由一个小小的绩溪令而跃居副宰相,擢任门下侍郎,一展政治报负。哲宗亲政后,由于统治集团内部倾乱,他再次谪居筠州,后又远谪岭南。宋徽宗继位,他遇赦北归,隐居颖川,闭门谢客,潜心著述,过了十二年闲适而孤独的生活。政和二年病逝,终年七十四岁。著有《栾城集》、《栾城后集》。
二、写作背景
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贬官黄州,苏辙上疏营救,他受株连贬为筠州(江西高安)盐酒税。那时他们在政治上同处于逆境,但都有一种旷达的情怀。元丰六年,与苏轼同谪居黄州的张梦得,为揽观江流,在住所西南建造了一座亭子,苏轼替亭取名为“快哉亭”,还写了一首以快哉亭为题材的词《水调歌头  黄州快哉亭赠张丛》,苏辙为此亭作了这篇记来纪念。亭名很潇洒,文章很洒脱,风格雄放而雅致,笔势迂徐而畅达,叙议结合,情景交融,堪称千古快文!
三、读课文
四、翻译并分析课文
(一)翻译并分析第1段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