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作文应对策略
(一)高考作文的演变与趋问
自1999年至今,全国高考作文一直沿用话题作文的形式,1999年是“假如记忆可以移植”、2000年是“答案是丰富多彩的”、2001年是“诚信”、2002年是“心灵的选择”,2003年是“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为什么在众说纷纭、褒贬之声不断面前。高考命题人“我行我素”呢?噢,原来这是由他们的认识决定的。自1977年恢复高考至今,高考作文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首先是命题作文(1977年~1989年),再次是材料作文(1990年~1998年),自1999年至今是话题作文。他们声称从命题作文到材料作文是一次革命,从材料作文到话题作文又是一次革命。话题作文解决了令人伤脑筋的猜题押宝问题。更重要的是为每一位考生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示个性、发挥才华的广阔空间,放开了他们的手脚。高考对话题的总要求是“三自”政策: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这一政策,可以使考生在文体上自由选定,可以是记叙文、议论文、散文甚至可以是诗歌、剧本、寓言、童话、科幻文章、讽刺小品等等;在内容上可以写经历、体验、感受、看法甚至可以讲故事、记听闻、编小说、抒情怀等。每年都有不少上乘考场作文传世,其盎然的文思,灵秀的笔调,天籁般的情趣,行云流水般的语言都让人赞不绝口。由此看来,在没有更好的作文形式出现之前,这种作文样式仍将继续下去。我想再进一步发展下去,最好是把前面的材料也省去,直接出示话题、直接出示要求,让广大考生真正能展示出自己的写作水平。
(二)应对策略
话题作文已经真真切切地存在五年了,并且还将继续下去,面对这一现实,处在高考前沿的莘莘学子应如何面对呢?这里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写好话题作文的策略。
1、摆正材料和话题之间的关系及作用
话题作文题一般由四部分组成:材料、简短的提示语、由材料引出的话题和作文要求。摆正材料和话题之间的关系及作用,是理解话题的关键。也是写好作文的关键。话题作文中的材料与材料作文中的材料的作用是不相同的:材料作文是根据材料作文;话题作文是阅读材料,根据“话题”作文。话题作文中的材料只起着例子和引子的作用,真正起作用的是话题本身,作文内容进入话题范围就符合题意,不进入话题范围就是离题。材料只是作为启发考生如何使自己的作文完全符合题意,使自己的作文如何更好的选取角度、确定立意、选择材料、选用文体形式的一个例子而已。考生阅读和参考话题作文中的材料,可以用求同思维,也可以用求异思维。考生也完全可以抛开话题作文中的材料。
2、从高考满分卷中汲取营养
从高考满分卷中汲取营养,是取得高考胜利的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之一。
(1)满含感情,工笔渲染日常琐事
★2001年高考中,有一篇谓之《假如时光可以倒流》的作文。
作文写的是一件中学生活中极为常见的事情:
曾经的我们亲密无间,从小一块长大,一起上学,……我们发誓要共同跨入“职中”的校门。我们憧憬未来,你我共同的未来。
然而,经不住父母苦口婆心的劝导,老师的一次次告诫,……终于到了填报志愿的那天,我已经改变了主意。而当你问我时,我居然想也没想的对你说:“一切照计划行事。”善良的你一无所知,依旧幻想着你我未来的美好……
当然,最终的结果是,“我”失去了一个好朋友。
这一类的素材,在奇特性方面是不占优势的,有时候很难写好。而这位考生由于倾注了浓郁的感情,通过有效的环境烘托与心理揭示,不厌其详地刻画了“我”的内疚与自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