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450字。
淮阴侯列传
教学目标
1.学会通过事件的展开来刻画人物,凸现主旨;
2.学会在叙事中融进个人的好恶褒贬,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3.进一步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等知识,背诵课文前两段。
教学重点
叙事中细节的表现和叙述中蕴含情感的表达方法。
教学时数 4课时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我国古代有一个能忍受胯下之辱的人,这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韩信。韩信除了胯下之辱还有很多令人敬佩的事迹,我们通过《史记·淮阴侯列传》来了解一下。
二.整体感知
1.你熟悉韩信吗,能否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2.教师简介
韩信,汉初军事家。淮阴(今属江苏)人。陈胜、吴广起义后,韩信始投项梁,继随项羽,后从刘邦。汉高祖元年(前206),经丞相萧何力荐,始为大将,协助刘邦制定了还定三秦以夺天下的方略。
楚汉战争期间,韩信率兵数万,开辟北方战场。破魏之战,针对魏军部署,佯作正面渡河之势,暗从侧后偷渡,攻其不备,俘获魏王豹。井陉之战,背水为阵,使将士死地求生,人自为战,大破赵军。淮水之战,借助河水,分割楚军,将齐、楚联军各个击灭。四年二月,被封为齐王。参与指挥垓下(今安徽灵璧南)决战,击灭楚军。韩信熟谙兵法,战功卓著,为汉王朝的创建作出了重要贡献。其用兵之道,为后世兵家所推崇。刘邦虽用韩信而心存疑忌,故在项羽败亡后,即夺其兵权,徙为楚王,继又黜为淮阴侯。吕后知刘邦疑忌韩信,乃与萧何定计,于汉高祖十一年正月诱韩信至长乐宫,以谋反罪名杀之。韩信著有兵书三篇,已失传。
3.学生简介课文节选部分的内容。
共11段,主要讲了韩信一生中的几件重要的事情:
(1-3节)早年屈辱; (4-7节)井陉之战;
(8节)得意忘形、招主嫉恨; (9节)韩信“谋反”被族;
(10节)蒯通免死; (11节)太史公论赞。
三.文本研读
㈠文本疏通
1.小组合作,疏通字词1-3段,做好归纳整理。
2.学生质疑,由学生答疑,教师引导。
3.指导归纳
⑴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
贫:缺吃少穿; 穷:不得志、不显贵。两者不同。
行:品行 得:能够
⑵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
常:通“尝”,曾经 患:以之为患,可译为“嫌恶”
⑶晨炊蓐食:“晨”“蓐”名作状。蓐通“褥”。
㈡文本分析
1.学生归纳1-3节中叙述了韩信早年的哪些屈辱?
明确:“怒绝亭长”、“漂母饭信”、“胯下受辱”
小结:通过总结我们发现韩信身处社会底层,生活贫苦,且饱受屈辱。
2.再次认真阅读“怒绝亭长”、“漂母饭信”、“胯下受辱”三个小故事,分析每个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