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030字。
关注底层人物,发掘人格光芒
——《品质》《老王》研读教学
义乌市第四中学语文组 杨永红
【教材分析】
苏教版必修Ⅲ第二专题 “号角,为你长鸣”的第2板块 “底层的光芒”选取了高尔斯华绥的《品质》和杨绛的《老王》两篇文章,重在引导学生了解社会底层人物恪守道德准则,维护社会公正的“品质”,从他们的人生追求和价值选择中,认识平凡人的尊严和崇高。《品质》是一篇短篇小说,叙述了主人公格斯拉具有精湛的制靴手艺却最终饿死的故事,通过这种强烈的反差来体现其高尚的品质,教学时应注意引导学生紧扣文本,深入探究和了解主人公生活的特定背景,进而引发更深刻的思考。《老王》是一篇写人散文,教学时应关注文章的细节,揣摩重点词句,体会在不幸的生活中不改善良淳朴品质的人力车夫老王的形象。两篇文章都于平淡的叙述中贯注了作者对人性,对社会的深刻的感悟,都能带给读者富有震撼力的情感冲击。
【教学设计】
1、 落实对人物形象的揣摩和分析。两篇文章的人物形象鲜明突出,引导学生深入体会精彩片断,学会概括人物的个性特点;
2、 教师提示引导学生仔细体会两文中“我”的形象,并与鲁迅小说《祝福》中的“我”的形象相比较,增强学生关注底层人物、关注社会生活的意识,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目标】
1、 了解高尔斯华绥与杨绛的艺术成就及艺术特色;
2、 阅读文本,准确把握人物格斯拉和老王的形象特点;
3、 感受文本主人公的高尚“品质”,领会深刻内涵,理解平凡人物表现出的伟大人格;
4、 探讨人物的结局,能形成自己的评价。
5、 通过这样的阅读和研习培养学生阅读鉴赏小说类文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对人物神态、行动、心理等描写的分析,准确把握人物形象,体会平凡人物的伟大之处。
【教学难点】
1、 探究造成人物命运的原因,学会用自己的理解来评价小说中的人物;
2、 拓展延伸,学会用自己的眼光观察社会,关注更多处于社会底层的平凡人物,发掘他们身上闪亮的人格光芒。
【教学方法】
分析整合——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准确把握有效信息,通过分析整合,概括归纳人物形象;
比较研习——深入阅读,挖掘文本内涵,探讨造成人物命运的原因,从而理解小说深层的社会意义;
拓展延伸——关注更多社会现实,培养学生对社会的洞察力和责任感。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PPT课件;
2、 学生预习:通读文章,熟悉内容,画出令你印象最深的片断,就人物形象和描写方法作适当点评;
小组讨论:分析比较两文在刻画人物形象,展现社会背景,语言叙述风格等方面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