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题,约11000字。2006-200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 二 语 文 试 题(卷)
说明:1.本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考试结束只交答题卷,试题自己保存。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灯盏(zhǎn) 打烊(yáng) 瘦削(xiāo) 亲昵(nì)
B.肩胛(jiǎ) 惬(qiè)意 骇(hài)呆 发怔(zhèng)
C.债券(quàn) 行(háng)当 癖(pì)好 刻薄(bó)
D.咂(zhá)摸 惆(chóu)怅 板滞(zhì) 挫折(cuō )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黯淡 账簿 无精打采 无限感慨
B.聚扰 竦然 老态龙肿 仔细端祥
C.躁热 搭讪 面面相觑 轻手蹑脚
D.服帖 艳羡 冠冕堂皇 投机捣把
3.填入下列各句空缺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住宅的寒伧,墙壁的黯淡,家具的破旧,衣料的 ,都使她苦恼。
②她梦想那些宽敞的客厅,那里张挂着古式的壁衣, 着精巧的木器,珍奇的古玩。
③后来,他到警察厅去,到各报馆去,悬赏 ,也到所有车行去找。
A.粗陋 陈列 招寻 B.粗俗 陈列 招领
C.粗陋 陈设 招寻 D.粗俗 陈设 招领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中国小说的每次发展、进步都是由优秀的文人作家参与、加工民间创作,向民间学习而取得的。
B.二十二年的艰苦生活,使高晓声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农民,加深了他对农村和农民的了解,为他后来的创作提供了丰厚的生活积累。
C.《陈奂生上城》这篇小说描述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发生的深刻变化,展示了农民改善生活的复杂心灵世界。
D.《药》一文,描述了革命党人为群众牺牲了生命还得不到群众理解。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鲁迅有小说集《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孔乙己》、《药》、《〈呐喊〉自序》、《狂人日记》、《阿Q正传》、《社戏》、《一件小事》均选自《呐喊》,《祝福》选自《彷徨》,《狂人日记》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B.巴尔扎克,19世纪法国乃至欧洲批判现实主义的杰出代表,代表作是96部包括长、中、短篇小说在内的《人间喜剧》,其中以《欧也妮·葛朗台》和《高老头》最为著名。
C.莫泊桑,19世纪前期法国杰出的短篇小说作家,素有欧洲短篇小说大师称号。他著名的短篇小说有《羊脂球》、《项链》、《人生》和《漂亮的朋友》。
D.高晓声是我国当代作家,其作品有《李顺大造屋》、《陈奂生上城》和《泥脚》等。
二、阅读理解。(共32分)
(一)阅读《义猴》和《盲子失坠》两篇文言文,完成6—11题。(共13分)
义 猴
某山隅有一老圃,早失偶,惟一女远适他乡。猎者怜其孤,赠以猴。老者爱如赤子,每出必从,不链不掣,而不离不逸。如是这五年。一日,老者暴卒,猴掩门,奔其姐,泪如雨。曰:“父死乎?”颔之,乃俱归。老者家徒壁立,无以为养,猴遍哭于乡,乡人乃资而掩。姐引之去,猴揖谢之,仍牢守故宅,撷果自食。每逢五必哭祭,似念老父养之五年,哀伤殊甚。未三月而偃卧坟间。乡人怜之,乃葬于老者之侧,勒石其上,曰:“义猴之墓”。
6.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1分) ( )
A.惟一女远适他乡 惟吾德馨 B.老者暴卒 卒亡者过半
C.乃俱归 吾谁与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