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250字。
12.懒惰的智慧
教学目标
(一)了解本文不同凡响的立意:正是懒惰激励了发明,促进了人类的进步。
(二)掌握本文别致的论证结构和新颖的论据叙述方式。
(三)品味作者生动形象、幽默传神的语言风格。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约4分钟)
也许同学们都有此感受:老师喜欢勤奋学习的学生;上司喜欢勤快的下级;家长喜欢勤劳的子女。勤劳者时时、处处得到表扬,而古往今来,懒惰成为地地道道的贬义词。不爱学习、不爱工作、不爱劳动是懒惰的本义,懒汉成了人人指责的对象,而美国作家凯利别出心裁、富有创意地为懒汉正名,为“懒惰”分辩,我们不妨一起来关注一下,凯利作家对懒惰持什么样的观点或者有什么样的解释。
二、作者作品介绍(画面呈现作者、作品背景资料)。(约2分钟)
三、配画课文朗读,预习指导。
(朗读7分钟,学生完成练习6分钟,教师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作些点评,共约15分钟;请学生边听录音,边把第1、2、题的答案记在笔记本上,第3题可以再让学生核对一下课文,第4题可以查字典。 )
⒈边听录音,边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并组词:
①摞(luò)补丁摞补丁 ②惫(bèi) 疲惫不堪。
③循(xún)循序渐进。 ④诞(dàn) 华诞。
⑤躬(ɡōnɡ)事必亲躬 ⑥涸(hé)干涸
⒉边听录音,填空:
⑴按课文内容填空:
①她们宁愿循规蹈矩,落个疲惫不堪,也不肯运用心智去偷懒取巧。
②人类的一切进步想必都出自懒汉们想少走几步路的良苦用心。
③他懒得连一个多余动作都不肯做。勤快一些的工人的效率要低得多,因为他不在乎把力气花在多余的动作上。
④精神的懒惰也同样促进了人类的进步。许多重要的规则和定理都是懒汉想出来的。
⑤正是懒汉承担了促进文明发展的重任。现在是认真看待我们这些懒汉的时候了,因为我们的懒汉身上寄托着人类的希望。
⒊边听录音,回答下列问题:
①文章中的“懒惰”与我们平时所说的“懒惰”意义一样吗?
不一样,平时所说的“懒惰”指什么也不想干,懒得动手动脑,而文章中的“懒惰”虽同样懒于动手,但却是勤于动脑,通过动脑筋来提高工作效率,达到“懒”的目的。
②能否发挥你的聪明才智,用最简练的语句归纳出作者在本文中对懒惰持什么样的观点呢?
懒惰激励了发明,促进了人类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