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小题,约5270字。
七年级语文下半期检测题
班级——— 姓名———— 总分———
一.积累运用(20分,每题2分)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哺育(bǔ)祈祷(qǐ)浊流(zhuó)
B.亘古(gèn)谰语(lán)金柝(tuò)
C.惩罚(chéng)田垄(lǒng)澎湃(péng)
D.机杼(zhù)嗥叫(háo)阻抑(yì)
2.选出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 )
A.仁慈 人迹罕致 似曾相识 B.迷惑 绅士风度 茫然若失
C.和蔼 白驹过隙 摹然回首 D.琢磨 清翠笑声 蓝色绒衣
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
A.确凿(确实) 五言七言(这里指字)
B.轻捷(轻快) 识破机关(这里指一种机构)
C.敛在盒里(收拢) 攒(凑在一块儿)
D.宿儒(长久从事某项工作) 荒草萋萋(草茂盛)
4.下列各句选词填空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客人带着好像-------又好像怜惜的神情,默不作声地望着他。
②.他要给我们-------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③.他--------,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A.畏惧 衰败 聚精会神 B.恐惧 衰弱 专心致志
C.敬畏 衰微 潜心贯注 D.崇敬 衰微 全神贯注
5.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不闻/ 爷娘/ 唤女声。 B.借旁近/ 与之,即/ 书诗四句。
C.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 为意 。D. 归来/ 见天子,天子/ 坐明堂。
6.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忽啼求之 B. 邑人奇之
C.不能称前时之闻 D. 于舅家见之
7.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使用有错的一项( )
A.我皱紧了眉头,低声向妈妈哀求说:“妈,今太晚了,我就不去上学了吧?”
B.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
C.一只狼狈的小狗坐在草地上,鸟瞰着天·空中飞过的大雁。
D.整个教室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的气氛。
8.下列课文的作家、作品有错误的一项是( )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朝花夕拾》
B.《最后一课》---小弗朗士----《最后一课》
C.《木兰诗》---郭茂倩编---《乐府诗集》
D.《伤仲永》---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
9.与前面句子衔接最连贯的一项是( )
第一次真好,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细细回想:在你的生命中,有多少“第一次”值得你留恋品味?--------------------------------
A. 有多少“第一次”把不可磨灭的印象给你留下啊!
B. 有多少“第一次”给你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C. 有无数个“第一次”给你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D.难道没有无数个“第一次”给你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吗?
10.下列句子描写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三.阅读。
(一)(16分)
不必说———的菜畦,———的石井栏,———的皂荚树,———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