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390字。
2永久的悔
教学目标
1、 理清文章的思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体味文章的风格与质朴的语言中所蕴含的深情。
2、 引导学生体会父母、长辈对自己的爱,使其懂得审视自己的行为,珍惜亲情,探寻与父母、长辈相处的最佳方式。
教学重点
1、 学习本文真实自然的描写方式,感受本文平实的语言中所饱含的深情。
2、 引导学生深入的品味生活,珍爱生活中的真善美,使学生珍惜现在,珍惜未来。
教学难点
1、 对文中某些句子所包含的深厚感情的理解。
2、 理解全文的线索及文章的主题,了解本文在结构安排上的特点。
教学方法:
讲授法、质疑法、讨论法
教学工具:
录音机、录音带、小黑板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请同学们回想一下,我们学以前学过哪些与母亲有关的文章?(提问后师生齐背孟郊的《游子吟》)
母亲是天底下最伟大的,可能我们有不理解的时候,但最后我们都有会明白的。因此,从古到今,无论是谁,都对母亲永生难忘,因为我们的生命是她给,我们的未来是他们撑起,我们有理由来歌颂她,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季羡林老先生,在90高龄写的一篇文章《永久的悔》(板书课题)
二、 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提问学生回答,检查预习情况。)
(附:季羡林:学术大师,自谦“杂家”,但杂而不失精,杂中有重点。北京大学教授、中国文化书院院务委员会主席、中科院院士、中国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梵文、巴利文专家。
生于1911年,山东清平(今临清)县人。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考入北京清华大学西语系。1934年毕业后,在济南山东省立高中任教。1935年考取清华大学交换研究生,赴德国留学,在哥廷根大学学习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等古代语文。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46年回国,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教授、系主任。)
三、初读课文,正字音,理清结构。
(一)分析课文第l、2自然段
1.让学生齐读课文第l、2自然段。
2.师:作者心中永久的悔是什么? 提问学生回答。 板书:不该离开故乡,离开母亲。
3.师:为什么说它是作者心中“永久”的悔? 提问学生回答。 板书:最深切、最真实、最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