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要求]
1、 培养学生筛选信息、筛选文中关键语句的能力。
2、 了解文章的语言特色。
3、 了解文章某些长句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
1、 筛选主要观点。
2、 筛选关键语句。
[教学设想]
1、 本文的专业性较强,学生理解比较困难,可以联系达尔文及其《物种起源》
的有关知识加以理解,更可以通过筛选信息抓住主要内容。
2、 安排两个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入题
在学习本文之前,我给大家讲一个中国文学史上的典故----“洛阳纸贵”:魏晋时期的文学家左思,写成《三都赋》,“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这使我们联系到英国历史上的“伦敦纸贵”,1859年11月24日,伦敦市民涌向一家书店,争相购买一本新出版的书,首版、再版都被抢购一空,一时间伦敦纸贵。这本书就是《物种起源》,它的作者就是达尔文。为什么当时会有这么大的反响呢?因为在西方的历史上,神话传说盛行,宙斯是众神之主,波塞冬是海神,阿波罗是日神,阿瑞斯是战神,阿佛洛狄特是爱神等等。到了中世纪,宗教盛行,认为上帝创造万物,“神创论”盛行。在达尔文生活的前期,正是生物学领域处于“神创论”与生物进化思潮激烈斗争的时期。“神创论”认为,一切生物都是按上帝的意志有计划地创造出来的,猫被创造出来是为了逮老鼠,老鼠创造出来是为了给猫吃的。而且认为“物种不变”。无神论者和坚持唯物主义的自然科学家则认为,生物不是上帝创造的,是在一定的外界条件、环境的影响下,逐渐演变、进化而来。这两种观点谁也说服不了谁。达尔文《物种起源》的问世,以丰富的事实驳斥了“神创论”的谬误性和反动性,证明了“进化论”的科学性。从而引起这么大的影响。同时这本书也被恩格斯被为“划时代的著作”,甚至把达尔文的贡献与马克思的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发现相提并论。
二、初读课文,辨析内容,理清思路
让学生默读课文,辨析一般内容和主要内容,找出主要内容主要集中在哪几个段。
明确:
一、二、三部分是一般内容,四、五、六、七部分是主要内容。其中一般内容分别写了:
1、 交代写作经过。
2、 说明发表原因。
3、 指出摘要性质。
主要内容分别写了:
4、推想得出结论:生物的种和变种,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
5、变异知识获得:研究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