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归纳掌握归纳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
2、理解文章结构层次,学习事实论证、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
3、加强诵读,学习本文词采华丽、千变万化的语言特点,在诵读中积淀语感。
4、了解贾谊对秦王朝迅速灭亡原因的分析,了解借古讽今、实施仁政的意义。
【教学设想】
1、这篇文章比较长,可以让预习或用半节课的时间让学生疏通文句。
2、本文的结构比较复杂,最好用多媒体教学的形式,让学生明确。
3、教育学生不应只着眼于秦之兴衰,而应学习作者把研究历史与指导现实相结
合的可贵精神,从而明白“以史为鉴”“古为今用”的意义,达到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目的。
【教学过程】
一、 导入课文
请同学们欣赏两首诗:
贾 生(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教师提示:
汉文帝渴求贤臣,坐在宣室里征求贾谊的意见,贾谊的政治才干无与伦比。
可惜文帝空自夜半前席,不向贾谊征求社稷大计却问及鬼魅神仙。此诗选取宣室召见、夜半前席两个细节,揭示出贾谊似受恩遇实则不遇的实质。
贾 谊(毛泽东)
贾生才调世无伦,哭泣情怀吊屈文。
梁王坠马寻常事,何需哀伤付一生。
教师提示:
贾谊怀才不遇,空有抱负,曾深情吟咏出《吊屈原赋》。梁王落马而死本是
寻常之事,贾谊又何必为此自悲自责呢,抑郁而终呢?
贾谊有如此才能,应是汉室的大幸啊。可贾谊命运又如何呢?汉室的命运又如何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被鲁迅称为“西汉鸿文”的《过秦论》。
二、 作者、背景
作者:贾谊(前200-前168),西汉洛阳人,著名的文学家。年十八以能诵诗书、善属文闻名于郡中。年二十提出改革制度的主张,表现出卓越的政治才能,得到汉文帝的赏识,但却因此受到守旧派的诋毁,被贬为长沙王太傅。贬谪后,虽身居闲职,仍心系朝事,后为梁王太傅。正如毛泽东诗中所讲,梁王落马而死,贾谊以为是自己失职,哭泣岁余,抑郁而终,年仅33岁。一颗璀璨夺目的巨星从此长逝历史天空。所著政论文以《过秦论》《陈政事疏》《论积贮疏》最为有名。
背景:战国时代,随着宗法制度的解体,各国竞相改革。秦国的商鞅变法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