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9900字,共20小题。
长沙市第一中学高三月考试卷(六)
语 文
命题:长沙市一中高三语文备课组
时量:150 分钟 满分:150 分
第I 卷 选择题〔 共33 分〕
一、(12 分,每小题3 分)
1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俗话说“看菜吃饭,量体裁衣”,家庭的消费尺度当然也要依据收入来制定。(liáng )
B .西藏畜牧业约占农业总产值的60%,牲畜以耗牛、藏绵羊、藏山羊为主。(xù)
C .一个人如果想把自己手上的活做得有特色有创意,就不能拘泥于常规。(nì 〕
D .彼此埋怨,甚至相互攻讦,往往激发矛盾,不利于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 mán )
A (应读作liàng 。)
2 .下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正因为爱孩子,所以不能宠溺孩子,因为娇生贯养是无法养成孩子的健全人格的。
B .一如继往地发扬艰苦卓绝的精神,尊重科学,无疑有利于党风政风的建设。
C .在这个群英汇萃的科技成果发布会上,他的发明别出心裁、设计合理,获得一致好评。
D .鲁迅带着深刻的悲悯,或绵里藏针,或锋芒毕露,把矛头指向他置身的病态社会。
D ( A ,娇生惯养;B ,一如既往,坚苦卓绝;C ,荟苹。)
3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那青年面相清俊,跨步来到驿亭,只见他青衣,蓝带,黑剑,背负行囊,虽风尘仆仆,却器宇轩昂。
B . “艺术起源于劳动”作为一个文化史的论断、一种美学理论、一种文艺学说,在目前,似乎已成为不刊之论。
C .是读文科还是读理科,他与母亲产生了分歧,他想读文科,可母亲硬是差强人意,执意要他读理科。
D . 7 、8月份传统的销售淡季快到了,手头有房源的楼盘使尽浑身解数演绎着淡季前的精彩,暂时没有新房源的也在为下一个旺季做起了预热。
C ( A 器宇轩昂:指人称神昂扬,气度不凡。B 不刊之论:刊,削除,古代把字写在竹简上,有错误就创去。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C 差强人意:勉强符合人意。不是“勉强他人”的意忍。D 浑身解数:指全身本领。〕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如果教练还一味地坚持原有的风格,那么必将阻碍中国在乒乓球领域的地位。
B .明末清初,重庆的桃花刺绣迅速崛起,与成都一道成为蜀绣的重要产地。
C .学习成绩优秀不只是勤奋就能获得的,而是学习态度和方法的共同作用所致。
D .人们的悲哀在于,应该珍惜的时候不懂得珍惜,而懂得珍惜的时候已经失去了机会。
D ( A 项中动词“阻碍”与宾语“地位”不搭配。B 搭配不当,“崛起”的主语是“重庆的桃花刺绣”, “与成都一道成为蜀绣的重要产地”的主语应是“重庆”。C 项中关联祠“不只是”与“而是”不搭配。)
二、(9 分,每小题3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5 一7 题。
汉语“新词”漫议
语言从来就处在变动不居之中,随着不同文明间的交往、交流而加快加深。从理论上说,语言交流应该是彼此平等,互相影响,每种方言都有平等挤进“中心”的权利,不同文明间的交流应该对等地相互吸收“外来语”。但实际上语言也十分“势利”,根本不可能完全“平等”。
语言发展演变的历史表明,往往是政治、文化中心或经济发达地区的方言才有权变成“官话”、“普通话”,其他方言只能蛰居“边缘”,难登大雅之堂;同样,“外来语”更多也是“先进”向“落后”的“边缘”渗透、侵入,逆向流动者绝少,后者不得不深受前者影响。如不少北京方言或流行语之所以能在全国迅速流行,极易成为“普通话”,自因其为政治、文化中心。近代许多沪语能突破“边缘”进入“中心”,则因其为商埠首开之地,总是风气先得,且日渐成为经济中心。人们往往没有意识到,我们现在以为很“普通”、早就习以为常、时时脱口而出的“滑头”、“流氓”、“盯梢”、“出风头”、“寻开心”、“像煞介事”、“阴阳怪气”……若查书一看,原本竟都是上海方言。而今日粤语的情形亦颇有些类似,自打改革开放以后,广东得风气之先,南风渐盛,于是“粤味普通话”也随粤菜一道北上,如“买单”、“搞定”、“生猛”等,已渐渐成为“普通话”。现在“港台腔”颇受责难,其实“港台腔”不也是我们统一的中国的“方言”之一种吗?例如现在越来越多的青少年用“港台腔”的“耶——!”“哇——!”代替“哎哟——!”来表示惊叹,引起了一些尖锐的批评责难。其实,被视为“惊叹”之“正统表达”的“哎哟”也并非古来如此,一成不变。如要“正统”,只能回到不是“噫吁嘻!”就是“呜呼哀哉!”的时代。何妨用“听取蛙声一片”那般宽舒闲淡心态,来“听取‘哇’声一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