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AB两卷,A卷共23小题,B卷共23小题,总计约8830字。
七年级(下)语文发展性评价与自测试卷(三)
第二单元A卷(闭卷) 命题人: 蓝冬秀
班级 学号 姓名
一、 积累与运用(20分)
1、 给加点字注音(4分)
(1)、狂澜( )(2)、祈祷( )(3)、澎湃( )(4)、懊悔( )
(5)、污秽( )(6)、屏嶂( )(7)、默契( )(8)、斑斓( )
2.用横线画出下列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在句后括号里(3分)
(1)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嶂。 ( )
(2)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祁祷的钟声也响了。 ( )
(3)狐仙姑深夜的澜语,原野上怪诞的狂风。 ( )
3、古诗文默写(4分)
(1 )( ),对镜帖花黄。(《木兰诗》)
(2 )、谁家玉笛暗飞声,(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3 )( ),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的《峨眉山月歌》)
(4 )出自“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一句的成语是( )。
4、写出与黄河有关的两句古诗:(2分)
5、你最近想必又读了些好书,请把你印象最深刻的一本书的书名及主要内容写出来。(限20字以内,3分)
6、你的同学李宏君把你的复读机借去用,可在课间的时候他发现复读机不见了。当他告诉你这件事时,你会如何对他说。如果你再去找老师的话,你又会怎么说。——当然,你只是想找出你的复读机,要回你的复读机而已。(4分)
对李宏君说:
对老师说:
二、阅读理解(共40分)
( 一)《最后一课》 (15分)
我一纵身跨过板凳就坐下。我的心稍微平静了一点儿,我才注意到,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而且整个教室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的气氛。最使我吃惊的是,后边几排一向空着的板凳上坐着好些镇上的人,他们也跟我们一样肃静。其中有郝叟老头儿,戴着他那顶三角帽,有从前的镇长,从前的邮递员,还有些旁的人。个个看来都很忧愁。郝叟还带着一本书边破了的初级读本,他把书翻开,摊在膝头上,书上横放着他那副大眼镜。 ……
他穿上那套漂亮的礼服,原来是为了纪念这最后一课!现在我明白了,镇上那些老年人为什么来坐在教室里。这好像告诉我,他们也懊悔当初没常到学校里来。他们像是用这种方式来感谢我们老师四十年来忠诚的服务,来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
七年级(下)语文发展性评价与自测试卷(四)
第二单元B卷(开卷) 命题人: 蓝冬秀
班级 学号 姓名
一、积累和运用(20分)
1.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加点字注拼音。(4分)
澎 pài( ) (gèn)______古 (bǔ)_____育 阻(ài)_____
迷惘( ) 懊悔( ) 崎岖( ) 炽痛( )
2.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并在括号中改正。 (4分)
(1)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漂荡,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 )
(2)觉得在此奇绝壮绝的景界,愈能感到一种冒险的乐趣。( )
(3)但这种状美的趣味,没有雄健的精神是感觉不到的。( )
(4)黄河出现在亚州的原野;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伟大而又坚强。( )
3. 文学常识填空。(8分)
①《最后一课》,作者________,他是法国作家,本文的体裁是______
②《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__________》,它是_________时北方的一首民歌。 ③ ,掀起万丈狂澜; ,结成九曲连环。
④《木兰诗》中写战场艰苦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下列各句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立春以后,大地渐渐地从沉睡中苏醒过来。(拟人)
B.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比喻)
C.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知道它在唱什么。(比喻)
D.柳树的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的低垂着。(拟人)
5、在下列横线上,仿照加点的句子再续写两个句子。(2分)
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还要有:春大百花散发的缕缕芳香,夏日碧水带来的阵阵清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品味与探究(10分)
6.结合对课文的学习,谈谈你对下面两句话的感受。 (2分) .
(1)要知在艰难的国运中建造国家,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
(2)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
7.汉语是世界上词汇量最丰富的语言,往往一个意思可用不同的词语表示,你能写出不少于四个表示“笑”的(不能有笑字出现)词语吗?(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