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小题,约6160字。
七年级调研考试
语 文 试 题
liuling
(100分钟 100分) 2006.12.10
题号一二三总分
得分(一)(二)(三)(四)
得 分评卷人
一、积累运用(21分)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酝酿: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B.那最轻盈、站得最高的云,叫卷云。
轻盈:形容卷云像女子的动作、体态一样轻巧优美。
C.那一股足以擎天撼地的生命力,令我肃然起敬。
肃然起敬:态度庄重,充满敬佩之情。
D.从我丈夫温和沉静的性格中我获益匪浅。
获益匪浅:得到很多益处。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 在老师具体而微的关怀下,我们每一名同学都快乐地学习生活着。
B. 小华对《水浒传》情有独钟,这不他正在津津乐道地给同桌讲武松打虎的故事呢。
C. 这份试卷中的第三小题他足足花了半个小时才完成,真是小题大做。
D. 赵本山表演的小品灰谐幽默,常常令下面的观众忍俊不禁。
3.对《天净沙·秋思》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A.这首小令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表现出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同时
反映了当时沉闷的时代气氛,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B.这首小令的前三句,共写了九种事物,每个事物前分别冠以修饰语,使各个事物带
上鲜明的个性,又使本来互不相干的事物,在苍凉的深秋暮色笼罩下,构成一个统一体。
C.“夕阳西下”一句点出了特定时间,同时“夕阳”照应了上文的“昏”字。
D.这首小令采用了卒章显志的写法,上文的写景都是为最后一句做铺垫,其中“天涯”
一词,为全篇主旨所在。
4. 依次填入下面句子中横线出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①没有 保障,实现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是很难做到的。
②防洪是三峡工程的首要功能,大坝的全线建成,可使三峡的初期防洪 提前两年实现。
③面对欧盟有关黑狱事件的严厉 ,美国政府不得不用含糊的外交辞令低调回应。
A.法制 效率 诘责 B.法制 效益 诘责
C.法治 效益 斥责 D.法治 效率 斥责
5.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想一想,它告诉了我们什么信息?(2分)
21——22世纪,人类将移民月球,建立月球村。月球村将利用太阳能取暖,利用月球上发现的水生产蔬菜、粮食。建立各种生活设施。月球村的主要任务是开采氦并运回地球,并利用这一热能源发电,供应全地球所需电能。人类还将开发地球人拜访月球村的旅游业。
答:它告诉我们□□□□□□□□□□□□□□□□□□□□。(用自己的话概括,不超过20字)
6.默写。(6分)
① ,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② 最爱湖东行不足,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③ ,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④李商隐《夜雨寄北》中超越时空想象将来与亲友团聚、剪烛夜话的诗句是“ ”。
⑤沈复在《童趣》中写道“余时有物外之趣”的原因是 。
7. 请你参加下面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完成后面题目(5分)
小文等几位同学筹备创办一个希望文学社,并准备编排文学小报《希望》,以此来团结
二、阅读(3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9-题。
(一)(11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