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4700字。高三现代文阅读复习教案
任克元 
一、问题的提出
高考的现代文中的文学作品鉴赏,以散文为主。在高三语文复习中,对散文的鉴赏,应就散文自身的特点去认真研究这一文体自身的规律,抓住其关键点,使之与《考试大纲》的要求结合起来,在实实在在的阅读理解中提高阅读能力,达到备考目的。
二、解决问题的思路
高三复习中的散文鉴赏,不同于平时的阅读教学。它是在《考纲》要求指导下的阅读教学,是在多年来高考考查范式相对固定的形式下的阅读教学,是很注重回答问题质量的、理解层次较高的阅读教学。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对策之一:理解大纲,理解高考到底考什么。
考纲在文学作品阅读上的要求连续几年并没有变化。仍然是以下内容:
现代文阅读
  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
  1.理解B
  ①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②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C
  ①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②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③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④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⑤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
  3.鉴赏评价E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对策之二:看试题与考纲的吻合程度,理解高考是怎么考的。
  我们为什么先从这个角度来谈文学作品阅读的问题,因为考纲要求,这是命题者必须参照的,要从考卷中尽量考查出这些能力来的。考纲是以能力层级来划分的,理解是B级,分析综合是C级,鉴赏评价是E级。
  这里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考纲的理解,一是看高考试题是如何考的。
1.理解
  (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所谓“文中”,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对文章全局的“整体把握”;一是指具体的词语的上下文,即通常说的“语境”。在理解一个词语时这两种含义在阅读分析过程中都同时起作用。所谓“重要词语”,是就这个词语在文中的作用而言的,如果考生没有能够正确理解这些词语,就很难准确地把握文意。
  例如:2005年高考试卷:(全国卷Ⅰ)《一日的春光》冰心
  14.“我要尽力地吞咽今年北平的春天”,这里的“吞咽”的含义是什么?作者说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4分)
  答案:吞咽的含义:尽情的享受。表达了在寒冬中对春天的强烈期盼之情。
  前一问是属于对文中重要词语的理解,这里的词语的含义,不是词语的词典义,而是文中的语境意。后一问是对这个词语所在句子的表情达意作用的理解,其实就是“吞咽”这个词语饱含着的作者的情感。
  再如《一日春光》的另一题:
17.结合原文,回答下面的问题。(8分)第二问:
  ⑵作者在“满意之余,还觉得有些遗憾”,这里的“遗憾”指的是什么?
  答案:春天来得太晚,让作者等待得太苦。
  第二问形式上像是对文中重要词语的理解,但实际上不是,题干的指向不是要考生理解这个词语的含义,而是要理解“遗憾”所指向的内容,这个内容是属于“遗憾”这一情感的。这是对文章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理解。所以,这个“遗憾”涉及到前文大部分篇幅的内容。
  这两个题中的对文中重要词语的理解,实际上都涉及了对文章的“整体把握”问题,只有从整体上理解文章的基本意思,才能够很好地理解这些词语的意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这里的“含意”与上面那个理解词语的“含义”写法不同,意思也不一样。“含义”是(字、词、话语等)里边所包含的意义,在科技说明文和社科类文章中,“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与文学作品中“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是有很大区别的。在文学作品中考查的实际上是带有强烈主观色彩的语境义;与“含意”([诗文、话语中]含有的意思[多指隐含的深层意思或言外之意])相同。对“重要句子”的理解,从考纲说明上看,重点有两种:一种是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一种是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对于文学作品的阅读来说,主要指后者。
  在散文中,主要指:
1.运用了一定的修辞手法,要通过理解修辞方法进而理解句子的原本意思,而这个句子对文意的理解又有着重要作用的。(一篇文章的理解一般只有四个题,命题者不会出那些只考虑表达技巧而与内容关涉不大的句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