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8000字,共有17课时,内容详细具体,操作性强,是一部非常系统的诗歌教案。
诗 词 鉴 赏 专 题
南县一中高三语文备课组
教学目标:
1.了解一些诗词格律方面的常识;
2.学习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3.学习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
4.能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分析诗歌的意境。
教学重点:
1.诗歌的表达技巧;
2.诗歌的形象与意境。
课时安排:
    十七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分析高考命题趋向,介绍有关常识,能正确理解词句。
教学步骤:
一.高考命题趋向预测:
     命题切入点推测:
    1.分析作品的整体风格,如让考生回答文本的风格是豪放的还是婉约的,是属于山水田园诗派还是属于边塞诗派;
    2.由作品风格判定其作者是谁;
    3.分析诗派的意象与意境;
    4.分析诗歌的关键词句;
    5.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及表达作用,如赋、比、兴、通感、夸张、对比、象征、寄慨等。
    第3、4项02、03年已经考过了,预计第5项明年高考可能性比较大。
二.诗词常识:
   1.古典诗歌的体裁:
    古体诗:古体诗是相对格律诗而言的。特点:字数不固定,有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乃至多言。句数也不固定。压韵可平可仄。可转韵。无须对仗。如:《无衣》、《孔雀东南飞》、《蜀道难》、《兵车行》等。
    近体诗:有严格的平仄要求,字数确定(或五言或七言),句数确定(或四句或八句),要求压平声韵。一韵到底。有对仗要求。如:《登鹳雀楼》、《山居秋暝》、《枫桥夜泊》、《蜀相》等。
   2.唐诗与宋诗:
    唐诗:唐诗重气韵,分初、盛、中、晚四期。流派有:山水田园诗、边塞诗等(见五册教材唐诗介绍)。如:《送孟浩然之广陵》等。
    宋诗:宋诗重理趣,在形象中包含哲理意味。如:《题西林壁》等。
   3.宋词:宋词在诗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又名诗余、长短句等。从字数上可分小令、长调。长调一般为两段以上。按风格可分豪放派和婉约派,但以婉约为正宗。压韵可平可仄,可转韵。如:《一剪梅》《如梦令》等。
   4.元曲:元曲分散曲和套数,有曲牌、曲调,在规定的字数外可加衬字(方便演唱)。
三.诗词的句法:
   1.常式:主+谓+宾   (多用于叙事)
     例: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在同句中)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在不同句中)
   2.连动式:主+谓+宾+谓  (多用于叙事)
     例: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3.兼语式:主+谓+宾+谓  
     例: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4.紧缩式:往往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子紧缩而成,要注意辨明关系。
     例: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因果)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并列)
   5.省略式:(多数省主语)
     1)省主语: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2)省喻词:山河破碎风飘絮,生世浮沉雨打萍。
     3)省副词后的动词: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4)省动词谓语,全句只有名词或名词性短语: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6.使动句:春风又绿江南岸
   7.被动句: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8.错位句: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荡心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四.句式练习:
   指出下列诗句的句式:
   1.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前半为常式,后半为紧缩之并列)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