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280字。
《曹刿论战》课堂实录
宿松县城关中学  季正宏
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十面埋伏”音乐响起,教师走上讲台。) 
师:在“十面埋伏”音乐声中,我们一起走进春秋,走进古战场。春秋初期,齐襄公政令无常,他的两个弟弟公子纠和公子小白分别逃到鲁国和莒国,齐襄公被杀后,公子小白抢先回到齐国夺取王位,他就是后来赫赫有名的春秋五霸之一--------齐桓公。公子纠也在鲁国军队的护送下,回国抢夺王位,但被齐桓公打败。鲁庄公十年,齐桓公借口鲁国曾帮助过公子纠,举兵攻鲁,弱小的鲁国在长勺打败了入侵的齐国。 
相传鲁国史官左丘明在《左传》中解释了《春秋》记载的这次著名的“长勺之战”。下面我们了解《左传》。
(教师出示第一张幻灯片。) 
文学常识 
《左传》是春秋时期根据鲁国的历史写的编年体史书, 
传说是鲁国的史官左丘明所作 。 
《左传》,《公羊传》,《毂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二、读准音,读顺文,读懂意 
师:下面我们学习《左传》中这篇解释“长勺之战”的《曹刿论战》,我带领大家进入第一个环节——录音棚。 
(教师出示第二张幻灯片。) 
文言翻译五字法 
“留”:国号、年号、地名、人名、官位,书名要留,即直接写下来。 
“替”:有些古词语与现代汉语词义有较大的出入,要用现代汉语加以替换,例如将单音节词换成双音节词。 
“调”:文言词序与现代汉语词序不一致时,翻译时要把它调整过来。 
“补”:文言中省略的成份,翻译时要补出。 
“删”:删去没有实在意义的词。 
置后,句前加上省略的“您”,句中加“和齐国”,翻译成“(您)凭什么和齐国作战呢?” 
三,    演角色,品人物,释疑难 
师:大家已基本疏通了文意,我想由大家推荐两个同学来分别扮演鲁庄公和曹刿,将文中人物的对话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来,演一场课本剧。 
教师出示第四张幻灯片: 
(学生反响热烈,推荐了一男同学和一女同学分别扮演鲁庄公和曹刿。) 
师:鲁庄公、曹刿有礼了,这讲台既是鲁庄公的王宫,又是战斗时所乘的战车。这场课本剧分三个片断:请问——参战——释疑,每个片断我先说几句旁白,你们就开始演。 
(两名学生开始表演,赢得了同学们的热烈掌声。) 
师:请同学们评一评这两位同学的表演。 
学生5:他们表演得活灵活现,人物对话表述得很准确,还自己设计了一些人物动作,例如从讲台上下来察看地面的动作,对应了“下视其辙”。但我发现他们少了一个“登而望之”的动作。 
师:你来表演这个动作,可以吗? 
(学生5手搭凉棚,做了一个朝远处望的动作。) 
师:动作准确,我们要注意“视”和“望”的含义区别,“视”是从近处察看的意思,“望”是朝远处看的意思。 
同学们在观看表演时,肯定有一些关于这两个人物的问题,请大家互相讨论,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 
(学生互相提出问题,讨论解决问题,教师深入学生中间参与讨论。) 
学生6:曹刿为什么仅凭鲁庄公提出的第三个条件,就肯定能与齐军作战? 
师:这位同学抓住了文中关键语句来提问,哪位同学回答? 
学生7:鲁庄公按照实情断案,这是忠于职守,为民办实事,能够取得老百姓的信任和拥护。我认为“取信于民”是治国的根本。 
师:这位同学有自己的见解,懂治国之道。春秋时各国遇到大型战争时,仅凭常规部队是不够的,还必须大量地从老百姓中征兵,如果老百姓不拥护君主,他们就不会跟随君主去卖命的,正所谓:“君为舟也,民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曹刿深知这点。 
(教师板书:战前——取信于民) 
学生8:曹刿为什么要等到“齐人三鼓”后才让鲁庄公击鼓进军?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