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5600字。
西安市第八十三中学
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语文试题
一、基础知识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遒劲(jìn)   船舸(gě)     愤懑 (mèn)    青荇(xìng)
B.浮藻(zǎo)   沉淀(diàn )  记载(zǎi)     绵亘(gèng)
C.粗糙(cāo )  揣摩(chuǎi ) 内疚(jiù)     侥幸(jiǎo)
D.发酵(xiào)  罗绮(qí)     劈柴(pī)      炫耀(xuàn)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掂记    深邃     残羹冷炙    走途无路
B.坍圮    树阴     荒无人烟    不名一钱
C.慰藉    急燥     饿殍遍野    目不暇接
D.阻竭    追朔     杀一儆百    毕恭毕敬
3.下面句子的横线上依次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我感到未尝经验的无聊,是自此以后的事。我当初是不知其所以然的;后
来想,凡有一人的主张,得了    ,是促其前进的,得了   ,是促其奋斗的,
独有叫喊于生人中,而生人并无    ,既非     ,也无    ,如置身毫无边际的荒原,无可措手的了,这是怎样的悲哀呵,我于是以我所感到者为寂寞。
A.赞同    反应     反对     赞和     反应     
B.赞同    反对     反对     赞和     反应  
C.赞和    反应     反对     赞同     反应
D.赞和    反对     反应     赞同     反对
4.下面一段话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安土重迁当然是人之常情,但为了建设的需要,居民们还是心情愉快地迁移走了。
B.小李不懂外文,面对浩如烟海的国外科技资料,只能望洋兴叹。
C.全国人民义愤填膺,一致声讨这些民族败类的罪行。
D.这次考试,他的确成绩不好,但却不应该去嘲笑他。虽然你考得很好,但也不能五十步笑百步嘛。
5.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光速降一倍或四分之一时,时间变化率并没有分别降一倍或四分之一。
    B.秀丽多姿的桂林山水,早已对各国旅游者心目中留下美好的印象。 
C.同学们都发扬了团结互助的精神和认真学习的态度。
    D.通过全村人的努力,这片沙滩变成了良田。
    6.下面有关文学常识连线错误的一项是(   )
A.《再别康桥》——新诗——徐志摩——中国“新月派”代表诗人。
B.《致大海》——抒情诗——普希金——俄国浪漫主义诗人。
C.《我愿意是急流》——爱情诗——裴多菲——匈牙利爱国诗人。
D.《左传》——纪传体——左丘明——春秋末年鲁国史官
阅读下面这首小诗,回答7-8题。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枚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祖国在那头
7.对这首小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邮票在诗中指代信件.小诗的首段是说作者小时离家,只凭书信宽慰乡愁。
B.船票在诗中代船只.小诗的第二段是说作者成人后和新娘各在水一方,只
凭船只代鹊桥。
C.坟墓在诗中指代封闭的旧社会,母亲在诗中借代自己的祖国.小诗的第三
段是说作者飘零在外,遥望大陆不得其门而入。
D.海峡用“浅浅”来修饰.小诗的第四段是作者登高的一呼:海峡绝对阻挡
不了两岸人民渴望祖国统一的意愿。
8.对这首小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小诗按时间顺序抒发了作者由有家难归到有国难回的情怀,表现了
天涯游子渴望海峡两岸统一的意愿。
B.实际上,这首小诗写作者思念亲人是假,写思念祖国是真。作者将对祖国
的思念依附到对亲人的思念上,抽象的东西变得具体了,诗的意境也就出来了。C.这首小诗在音节上回旋往复,一唱四叹,更辅以短语的重复、量词的变换,
极具古典诗歌的韵律。
D.这首小诗虽然分为相对独立的四个镜头,但却以“乡愁”贯穿其间;这相
对独立的四个镜头又可分为两个层次,由前三个镜头到第四个镜头,是一次质的
升华。
二、文言文阅读题(12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9-15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