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790字。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
                         黄石市铁山区第一中学  陈 建
今天我为大家说课的内容是: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22课——《五柳先生传》。选这一篇课文作为说课内容,出于两点考虑:一是因为陶渊明是我国文学史上的大家,他的作品在初中阶段占有一定的比重;二是因为文言文课堂改革步伐相对滞后,没有完全从传统的“解题——背景介绍——串讲翻译——字句深析——背诵记忆”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因而教学重点仍是字、词的诠释,字句的通解,一篇血肉丰满的文章,就这样被我们弄得支离破碎,而文章的思想、谴词造句、篇章结构等则轻描淡写,一带而过。在学生眼中,文言文越发变得“面目可憎”,遥不可及。文言文教学要彻底摈弃传统灌输式教学,解放自己、解放学生,真正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诚然,我们也要防止走向另外一个极端——独树人文性,把我们语文课上成思想品德课。
一、教材的地位及课文特点
《五柳先生传》是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这个单元所选的古诗文,题材多样,内容丰富,无不渗透着作者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深刻感悟和深入思考,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和理想人格的追求。《五柳先生传》全文173字,在这样简短的篇幅里,却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表现了他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五柳先生传》虽说是作者自况,却不等于全面纪实,而是创作。它着重刻画的是一种人物精神,一种“陶渊明精神”,是陶渊明千百年来给人印象最深、影响最大的精神。全文语言简约凝练,多用否定句,值得品味。
二、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确立
《新课程标准》对中学阶段提出了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知识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2、通过诵读,了解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风貌。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文言文的能力;2、品味作品自然平淡而又形象鲜明的语言风格。
德育目标:体会作者那种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精神。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而我把本课重点定为1、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2、了解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风貌。
语文学习是以认知基础上的体验、感悟、熏陶为主的。《课程标准》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为了引导学生整合资料、与文本对话,我设想通过探究《五柳先生传》是不是陶渊明的自传这一问题,让学生用自己的阅读体验来把握人物性格及精神。这也是这节课的难点。另外,体会课文中“不”字的妙处也是一难点。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采取朗读探究法和讨论点拨法。“读”是文言文学习不变的主题,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是通过读来完成的。尤其是文言文的教学,诵读尤为重要。在略读、精读、品读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探究问题。课堂上解决问题的方式主要是讨论,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先给每一个学生提供一个大胆交流想法的平台,教师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和教学内容的特点加以点拨。此外还利用多媒体展示辅助教学。
三、教学过程及教学安排
1、导入新课
学生课前预习课文,搜集有关陶渊明的生平及作品资料。
导入新课时,先回顾学过的课文《桃花源记》和《归园田居》(其三),学生再交流收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