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550字。
《五柳先生传》教案
初三年级第五备课小组 执笔: 张晓昌
知识与技能
1. 理解并掌握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2. 了解陶渊明安贫乐道的思想。
3. 了解传记的基本特点。
过程与方法
背诵课文,把握文章思想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人物的性格情趣和精神风貌
学习方法:朗读、背诵;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用具:投影仪、录音机
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每个人的生活方式都是不同的,每个时代,每种社会形态下都会存在诸如堂吉•柯德那样保持自己的独特的个性,固守着一种不与时代合作的态度,用自己的处世态度来鞭策自己的人生,对于他们我们应该持有一种辩证的分析的态度,汲取他们的优点,来欣赏他们灵魂的闪光点。
二、整体感知:
1.放录音,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教师组织学生反复诵读文字,疏通文义。
3.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
1)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2)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3)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4)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5)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4.理解下列词语的古今含义:
因以为号焉 每有会意 造饮辄醉
5.特殊句式的理解:
判断句: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倒装句:不戚戚于贫贱
省略句:闲静少言
三.充分讨论,体会文意:
a.五柳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文章介绍了他哪些方面的特点?
他沉默寡言,淡泊名利,家境贫寒,嗜酒如命,读书作文,不拘小节。
b.文中所用篇幅最多的是写他哪方面特点?
写他喝酒的篇幅最长,也最传神(体会一下“晏如也”的感受。)
四.总结
五.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翻译课文
第二课时
一. 检查作业,导入新课。
二. 继续研讨课文:
1.我国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写到了酒,大家还记得哪些,我们来共同回顾一下。(曹操的《短歌行》,李白的《将进酒》等)大家看看这些诗都不约而同的与一个字联系在一起,哪一个字——愁,那么,我们来看看“五柳先生”为什么而愁呢?
这时候我们便可以讨论一下《五柳先生传》是不是作者的自传?要弄清这个问题,我们须先简要了解陶渊明的生平。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少年时代由于受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