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21道题,约6400个字。
2007年语文中考模拟试题
一、 语言积累与运用(共24分)
1. 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答题。(6分)
山顶的鱼鳞松时时顾盼着它。虽然相对无言,却是心心相通。它敬仰峡谷深沉的品格,qīnɡ pèi 峡谷坚忍的毅力,它为阳光的偏爱愤懑 ,为深渊的遭遇不平。秋天,它结下了A (沉甸甸 勇敢 )的种子,种子便毅然跳进了峡谷的怀抱,献身于那没有阳光的“地下”。也许为它所感召,纯洁的白桦 、tǐnɡ bá 的青杨、秀美的黄菠萝,它们B (沉甸甸 勇敢)的种子,都来了,来了。 。 (张洁《地下森林断想》)
(1) 根据拼音写汉字或者给加点的字注音。(写在原处)(2分)
(2) 给A、B两处填上合适的词语。(写在原处)(2分)
(3) 末尾处应补充的句子是 。(2分)
A几百粒、几十粒、一粒。不是出于怜悯,而是为了试一试大自然的生命力究竟有多强……
B一粒、几十粒、几百粒。不是出于怜悯,而是为了试一试大自然的生命力究竟有多强……
C几百粒、几十粒、一粒。不是出于怜悯,就是为了试一试大自然的生命力究竟有多强……
D一粒、几十粒、几百粒。不是出于怜悯,而是为了试一试大自然的生命力究竟有多强?
2. 请从下面A、B两句中自选一句进行品析。(2分)
A. 我是你十亿分之一 ,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B. 理想使你微笑地观察着生活;理想使你倔强地反抗着命运。理想使你忘记鬓发早白;理想使你头白仍然天真。(流沙河《理想》)
我选 句:
。
3.名句默写。(4分)
A.江山代有才人出, 。(赵翼《论诗》)
B. 问君何能尔, 。(陶渊明《饮酒》)
C. 建设和谐社会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由此,我们想到《游山西村》中表现村中热闹景象、民风淳朴的语句: , 。
D. 《山坡羊·潼关怀古》中以精辟的议论,揭示封建政治者与人民对立的句子是: , ;
, 。
4. 综合学习与探究。(12分)
(1)阅读下面的材料,用一句话说出“和谐社会”的含义。
建设和谐社会,惠及全体人民,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心愿。我们大家也都希望生活在这样的社会:人人享有充分的民主和权利,法治的确不仅是一种遵循、一种追求,更应该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行为准则,一切都依法行事;社会公平和正义成为人们秉持的一个基本原则;人与人之间平等友爱、融洽相处,互帮互助、诚实守信;每个人的知识、劳动、创造和才能都得到充分的尊重和发挥;百姓安居乐业、社会秩序良好;富足的生活与优美的环境相得益彰。建设这样的社会,就是创造我们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
我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2)我国是世界上受沙漠化和沙尘暴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下面是有关这方面情况的统计。
60年 代土地沙漠化面积(平方公里)沙尘暴发生次数典型受灾情况 (单位:次)
70年代156013降尘25600吨平方公里。
80年代21001420万亩农作物受害,直接经济损失5000多万元。
90年代 2460 2346.1万亩农作物受害,11.09万头(只)牲畜死亡,156万人受害,直接经济损失8亿元。
①从表中我发现: (2分)
②这样的社会,和谐吗?说说你的理由。(3分)
(3)共享和谐是人民长期以来的愿望和追求。怎样建设和谐社会?请分析下面的诗文摘句,谈谈你得到的启示:(不少于50字。4分)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刘禹锡《陋室铭》)
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礼记·大道之行也》)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 衣冠简朴古风存。 (陆游《游山西村》)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陶渊明《桃花源记》)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辛弃疾《清平乐 村居》)
至于负者歌于滁,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孟浩然《过故人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