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150个字。
《致空气》
龚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把握诗的内容,理解诗的主题及象征写法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
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在熟读此文的基础上,结合诗人的人生经历和自己的生活体验去理解诗歌主题,还可以结合诗人的其他作品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用诗中最精华的思想和精美的形式来熏陶感染学生,感悟真情、理想、希望和人生。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①有感情的朗读
②理解诗的主题。
2.难点:
理解诗歌的象征写法。
学习时间:1课时
学习过程及指导:
一、引出课题、明确目标:
1.谜语导入:
 看不到,摸不着,没有颜色没味道,世间万物离不了。(空气)同学们这么快就猜出来了,可见空气对我们来说,是再普通不过的一种物质,我们从不去在意它;而诗人则不然,他以敏锐的眼光抓住空气的特点,赋予了空气以新的象征意义,写了一首富有哲理的现代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欣赏这首用象征手法写成的抒情诗——《致空气》。
2. 学习目标:
1.指导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把握诗的内容,理解诗的象征意义。
二、第一次自学展示
(一)自学指导Ⅰ
(1)内容:阅读全诗,整体感知。诗歌不是随心所欲之物,它与其它文学作品一样,同样有着严谨的结构,试说说这首诗歌在结构上的特点?
(2)方法:先教师作朗读指导, 然后学生自读,再让学生在小组内朗读,同学互相评价,以读促理解。
(3)要求:6分钟后抢答,说出这首诗歌的结构。(说明:加个人及小组量化分)
(二)学生小组内合作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三)展示提升,教师引导、评价、更正、补充、小结。
1、学生明确:全诗分为三个部分:第一诗节,总括空气的特点;第二节至第五诗节,从几个方面讴歌空气;第六诗节,总结全诗。
2、预见性问题:学生可能在在划分时出现起止不准确的情况,教师可从第一节,五节内容上提示,如两节相同内容“无所不在,踪迹难寻”。
三、第二次自学展示
(一)自学指导Ⅱ
1、内容:赏析诗的第一、二、三部分。
问题:(1)第1节中“我”指谁,“你”指谁?为什么把“你”称做“我的……朋友”?(2)第1节中诗人总括了空气的那些特点?(3)请用一句话概括第2、3节的内容。(4)你觉得第2节中那两个词用得最巧妙?为什么?(5)2、3节中是紧扣空气的哪种属性来写的?(6)4、5节中有哪些意象,你是怎样理解的?(7)第六节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8)第六节内容是不是第1节简单的重复?为什么?(9)作者写这首诗就是为了赞美空气吗?为什么?(说明:每个学习小组一个题,可根据学习小组实力调整题的分配,目的是调动每个小组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