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20道题,约6090个字。
2007年中考全真模拟试题(三)
新泰市泉沟镇初级中学 周峰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下面词语中注音及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崭露头角 伶仃(dīng) 匿(nì)笑 风尘仆仆
B、销声匿迹 脸颊(xiā) 哽咽(gēng) 炫耀
C、孔武有力 哀悼(dào) 恍然大悟 濒(bīn)危
D、虔(qián)诚 苦心孤诣 憧(chōng)憬 冗长
2、下面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他孤芳自赏,卓尔不群,同学们渐渐地都疏远了他。
B、李白一生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C、妈妈问小明:“作业写完了吗?”小明理直气壮地说: “没有。”
D、他总是很冲动,以致于做出了许多差强人意的事情。
3、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
A、学生写作文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B、刘翔这个名字对中国人都很熟悉。
C、北京办奥运,既展示传统文化又展现精神风貌,可谓两全其美。
D、经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我市荣获国家园林城市。
4、下面一段话要点概括不够准确的一项是( )(3分)
建国50年来,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我国曾多次对"语文教学大纲"进行过修改。每次修改,虽然在行文表述上都有一些变动,但总体上还是停留在语文学科这一层面上。最近,教育部颁行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突破了学科中心,将素质教育的理念融注到课程标准的各个部分,切实体现了以育人为本的素质教育观。
A、语文教学大纲的修改仅停留在语文这个层面。
B、课程标准较语文教学大纲更重视语文教学的"育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
C、课程标准的拟定较之语文教学大纲更科学。
D、课程标准较之语文教学大纲更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5、根据课文填空(6分)
①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②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③《木兰诗》中描写边塞恶劣环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_ 。
④ 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六则》中孔子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夜雨寄北》中诗人想像与友人团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⑥出自《木兰诗》的成语“扑朔迷离”比喻事情错综复杂,不易辨清真相。其原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下面的材料,写出你的看法和理由。(2分)
材料一:西风东进,洋节流行,捧为时尚。据调查:在中国人喜欢的洋节中,排名前几位的是:圣诞节、母亲节、情人节、愚人节。中国人喜欢过洋节,其动机大致如下:表达感情(亲情、友情、爱情);凑凑热闹,轻松一下;为了“赶时髦”……
材料二:中国的节日同样魅力无限——那悠久的历史文化与节日盛会交融在一起。如:春节团圆、除夕守岁、中秋赏月、清明踏青、重阳登高、端午赛龙舟、元宵闹花灯 ……绚丽壮观、流光溢彩、妙趣横生!
在世界多元文化不断交汇的今天,你觉得洋节在中国是应该摒弃,还是应该保留?请发表你的看法。
我的看法:
我的理由:
二、 阅读(5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0分)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