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1题,约12000字。四川省内江市2007届高三语文第三次模拟考试试卷
说明: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1卷1—4页,第Ⅱ卷5—12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1卷(选择题,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的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复辟(pì)    吊胃口      声名雀起    鼎力相助
 B.宣泄      显象管      开源截流    怙恶不悛(hù)
 C.收迄      耍花腔      察颜观色    既往不昝
 D.聒噪(guō)    打圆场    兵荒马乱    暴殄天物(tiăn)
2.依次为下列两副对联选填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1936年鲁迅先生逝世时,美国作家斯诺撰写了一副挽联,托人送到鲁迅先生追悼会上。挽联是:译著尚未成书,惊闻陨星,——何人领呐喊;先生——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1990年德高望重的徐向前元帅逝世,越共领导人黄文欢即书一联以悼之,挽联是:                
  军心暖,威震沙场敌胆寒。
  A.寰宇  已经  同甘共苦      B.中国  不幸  同甘共苦
  C.中国  已经  身先士卒      D.寰宇  不幸  身先士卒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看看每年不计其数的研讨会、座谈会,多少批评家同时上阵,为那些并非成功之作齐唱赞歌;然后买好版面,多人同时登场,为一部作品摇唇鼓舌。
B.为了达成这个目标,我们需要一部教材。不是传统的教科书,而是可供大学生参考并自修的读物,让青年人面对深不可测的中国文化,有一个人门的途径。
C.参加座谈会的文学批评家们提出一个形象的话题——“文学应该洗个脸”,一语道破文坛劣迹,果然人木三分。
D.人的身心需要和谐发展,什么时候都不能听凭自己的欲望“信马由缰”。
4.下面的句子,没有语病的…—项是
    A.他们来到飞机坠毁的地方,看到许多从飞机上掉下来的玩艺儿,觉得稀奇,便都去拣来玩,
    B.2006年,在央视“百家讲坛”上以“绩优股”、“垃圾股”等时尚活沿“品三国”的学者易中天成了比“超女”还火的“学术超男”。
    C.对当今的青年人来说,使用新词语渐成时尚,倘若不知PK、VS、粉丝(hns)、秀(show),嗨(hzh)是啥意思,不仅显得太老土,恐怕连报刊、电视、网络的一些内容都困难。
    D.大江东去,泥沙俱下,不珍惜历史契机,不自尊自重的所谓文学亦自不少,兑水文学、垃圾文学,甚至快餐文学都在不自量地追逐时尚,浮泛着一波又一波的泡沫,同时又有炒作稗贩为之鼓与吹。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①现今有关匈奴的历史知识,存在着许多疑问、猜测和误解,一个最突出的例子就是关于匈奴的西迁。东汉中期漠北的北匈奴被鲜卑击破之后,蒙古高原上的匈奴似乎就再也没有以高级政治体的形式在中国史籍中出现,原北匈奴的力量中只在西域仍有零星出现。《后汉书》说“匈奴余种留者尚有十余万落,皆自号鲜卑”,已经指出了在北匈奴的政权破灭后,原匈奴民族被新的统治民族——鲜卑族所吸收的事实。但是,当18世纪中期的法国东方学家德经得知中国历史上有个匈奴时,就立即联想到西方历史上的匈人,二者名称上的近似使他相信匈人就是西迁后的匈奴。他的联想经著名历史学家吉本写入《罗马帝国衰亡史》后,竟成为一种流行观点。然而,从北匈奴破灭到匈
  人出现在拜占廷的东方诸省,其间有二百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