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查看预览图
课件共20张,图文结合; 以读为主,朗读的层次、目的明确,抓住了诗歌之精髓,切入自然合理,符合初一学生的认知规律。不做烦琐的讲解,的确是带着学生走进课本。设计简约,是难得的一个精品课件。配有简约的教案。教案约2010字。
《再别康桥》教案
常州市北郊中学   徐锦珠
【教学目标】 
1、在逐步深入的朗读中领会诗人情绪的变化和诗歌的音乐美。
2、在康桥画面的再现中体会诗歌的绘画美。
3、联系背景体悟诗人在诗歌中蕴涵的对美的生活的向往。
【教学重点】
在逐步深入的朗读中体会诗歌的音乐美。
【教学难点】
联系诗人与康桥的那段渊源对诗歌中所体现出的对美的生活、对自由、对爱的理解。
【教学方法】
1、品读入境法:本诗所采用的意象典雅柔美,极富传统文化内涵,由此营造出的意境鲜明优美,让人陶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在逐步深入的朗读中体会画面中蕴含的诗人的情感。 
2、知人论世法:徐志摩短暂而丰富的人生经历和情感历程与本诗所表达的情感息息相关。引导学生理解徐志摩与康桥的那段渊源一方面有助于加深诗境的理解,同样也能发现康桥情结在诗中的隐喻意义。
3、情景再现法:本诗灵动的文字、艳丽的画面把我们带到了一个清新典雅、古色古香的康桥。在教学过程中我带领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把自己当作徐志摩,用散文化的语言再现艳丽的画面,并在情景交融的语言中读懂诗人。
【课前学习】:
1、布置“我所知道的徐志摩”,让学生上网查询徐志摩生平资料、志摩与康桥的渊源、徐志摩的代表作品及人生理想等。
2、说说这首《再别康桥》怎样打动了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走进志摩 导入新课 
展示剑桥大学的优美图片,配以《荷韵》音乐,让学生在“漫步康桥”中初步感知康桥风景如画的景色。要求学生用一个词来形容“剑桥大学”的景色。(个别学生回答)
导语:剑桥大学这座已有700多年悠久历史的古老学府,以其“求知学习的理想之地”的校训吸引了一批又一批莘莘学子有志之士。就在上个世纪20年代初在这个久负盛名的大学里常可以看到一个中国青年的身影,他儒雅高贵,气度不凡,双眼透出一种朦胧的诗人气息,他就是有诗哲美誉的徐志摩。
出示徐志摩的照片,根据课前小组预习,选择以下一个方面说说你所了解的徐志摩.
1、徐志摩的人生经历:徐志摩(1897~1931),现代诗人、散文家。名章垿,笔名南湖、云中鹤等。浙江海宁人。1918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1920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间徐志摩邂逅了林徽音,度过了一段美好的留学时光。1931年11月19日,由南京乘飞机到北平,因遇雾在济南附近触山,机坠身亡。
2、志摩与康桥的渊源:1921年春,诗人在剑桥大学学习,因爱情生活的失意和痛苦,孤独中,他常来此观看落日飞霞,或在星光下聆听水声。康桥曾给予诗人心灵的抚慰,也是促使他自我意识觉醒、产生个性解放冲动的地方。        
3、徐志摩的代表作品:诗集《志摩的诗》、《猛虎集》、《云游集》等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画廊中精美的景致。
二、初读诗歌,感知诗情 
请同学大声朗读诗歌
提示:1.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2.初步感知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组织全班齐读后学生自评后得出诗歌的情感和总体语调、节奏)
明确情感:全诗蕴涵了对康桥对母校的依依惜别之情
总体语调:舒缓、低沉
  节奏:轻柔、和谐
三、探求诗“媒”  寻找画面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