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800字。
万州区“初、高中衔接” 教研会实验课
《再别康桥》教学过程
万州第三中学语文组   胡华文
一、说课
课文与学情分析:
这是一首现代诗,追求诗美人生的徐志摩,写下了这首具有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的诗歌,作者将他的喟叹、无奈融入华美的诗行,将他的满腔情怀化作轻烟一般的微哀,可谓“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从24岁到26岁,青年徐志摩在剑桥,度过了他人生重要而难忘的时光。离开康桥,回到北洋军阀统治下的、满目创痍的中国,诗人自是感慨万千。所以,别康桥,既是别他的母校,也是别如梦如幻的青年时光,也是告别自己的关于“爱、美、自由”的梦。作者将自己的复杂情感在“荡漾的金柳”“招摇的青荇”“如虹如梦的拜伦潭”中表现,在“轻轻”“悄悄”中别离,在“沉默”中离去,在“不带走一片云彩”的貌似潇洒中表现。
学生如果没有相关的背景知识,没有古诗的厚重积淀,没有解读写景抒情诗歌的门路,读诗必定是门外的,表皮的。
 所以,美是这首诗的表,情才是这首诗的质。教学的目的,是要教给学生用美读领略美,用分析解剖美;教师不仅“授人以鱼”,还要“授人以渔”,让学生通过对本文的学习,进而掌握此类诗歌的读解方法。
教学重点:
1、诗歌的三美。
2、写景抒情诗的读解方法。
3、重点词语和意象可以采用替换法、旁涉法。
教学难点:
对于景物中蕴涵的情感的读解。
教学方法:
1、讨论法。
2、诵读法。
3、点拨法。
二、教学过程:
(一)课前:
预习《再别康桥》,搜集徐志摩的背景材料,了解他的诗歌,搜集有关送别的诗歌和歌曲。
(二)课堂实录:
师:上学的第一天,我们离开了家。那时,我们就感受到离别,后来,我们经历了更多、更令人伤怀的别离。南北朝的江淹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幻灯片配音乐《阳关三叠》)意思是说,最使人心神沮丧、失魂落魄的,莫过于别离啊!走的人也许是背井离乡,乃至生死难卜;送的人则觉得日头漫漫,以致衣带渐宽了。由“离别”这个话题,历代诗人写下了多少动人的诗歌!下面请同学回忆一下,初中时候学过的关于别离的诗歌。
学生思考,发言。
  师:刚才同学们说得很好。老师也搜集了一些,我们一起来分享。
(幻灯片:关于“别”的诗歌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
学生齐读 。
师:这些离别,送别对象不同,风格也不同。有的儿女情长,有的慷慨悲壮,有的则乐观旷达。那么,我们今天要学的《再别康桥》,将是一种什么样的风格呢?是谁别谁?
生一齐答:徐志摩别康桥
师:那么,本诗展示的,又将是怎么样的“别”呢?我们都知道,感情越深,离别越难。诗人与康桥到底有着怎样的情分?我们来了解康桥与徐志摩。
出示幻灯片一:康桥简介 
康桥,今通译剑桥,靠近康河(剑河),著名的剑桥大学的所在地.是英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