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140字。
《醉翁亭记》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1、 把握作者的思路,理出文章线索。(重点、难点)
2、 体会作者的旷达胸襟,学会正确看待挫折。
3、 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
教学过程:
导入:
师:上一节我们已初步感知了《醉翁亭记》的内容,同学们已能译出原文,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提示)概括全文常常要关注————
生:(齐答) ——标题。
——首尾段的重点句。
生:(思考)(后答)
生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生2:欧阳修游醉翁亭。
生3:欧阳修到醉翁亭一游。
师:很好。同学们思考这个问题时,既关注了标题又注意了文章的重点句。但一定不能忽视文章的内容,从内容来看这三者有何不同?
生4: 1同学的回答,讲出了作者游的原因,不是概括全文的句子。
生5: 后两种回答更简明。但“一游”不恰当,本文并不是一次游。而是几次游总印象的介绍。
师: 何以见得?
生5: 从“若夫”“至于”两段看最为明显。朝暮、四季的景色都介绍了。从语气上看,也都不是一次游。
师: (肯定其回答)评析得非常恰当。特别是对依据的陈述非常条理。很好。 (转换话题)大家再回忆以前学过的游记,大多是一次游,结构全文的线索可以用——(学习《始得西山宴游记》时已整理复习过,学生能马上回答出来。)
生:(共答)感情的变化、行踪、时间……
师:既是几次游总印象的介绍,那么作者是如何结构文章的?请同学们研读课文,思考讨论 :
1、文章各段的主要内容。
2、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从而弄清作者的思路。
师:(提示,方法指导)1,文段的主要内容即段意的总结,如是一层意思,一般找中心句,或概括出来;如是几层意思,则是几个主要意思的并列。
2,本文段与段之间是有关联?还是有共同点?
生:(研读、思考讨论 约5分钟)
生:(请四名生上台板书研读结果)
(又有不同意见者上台修改)
(见下图的一、二、三、四内容)
师:问题2呢?
生1:我认为是“统领关系”,即第一段统领后面的三段。
师:为什么?
生1:因为第一段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点出了作者游醉翁亭的原因。而下文都是写“山 水之乐”。
生2、 我同意这种观点,但我认为各段之间也有共同点,每一段都写“乐”,第一段的“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第二段的朝暮、四时“乐亦无穷也” ,第三段的“滁人游”“太守乐”,第四段的鸟、人、太守的乐,全文都是以“乐”字为线索贯穿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