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22道题,约8490个字。
南京市鼓楼区20007年初三语文第二次模拟测试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 (24 分)
1、根据原诗内容填空。 10分
⑴、 ,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⑵、沉舟侧畔千帆过, 。
⑶、 ,草色遥看近却无。
⑷、何当共剪西窗烛, 。
⑸、 , ,此事古难全。
⑹、过尽千帆皆不是, 。肠断白蘋洲。
⑺、 ,草色如帘青。
⑻、为人要宽厚。如果人人都能做到“己所不欲, ”,凡事多替别人着想,生活会更和谐、快乐。
⑼、《次北固山下》中,作者王湾把日夜交替,冬春并置的美妙景象用诗句“ ,
”表现出来,可谓“妙绝千古”。
⑽、在范仲淹,曹操,辛弃疾,欧阳修,陶渊明,周敦颐中,任选一位,写出他们表达自己志趣追求或者胸怀抱负的古诗文名句
子: , 。
2、综合性学习小组进行了“尝美食,品文化”的学习研究活动:
(1)A小组负责收集文人笔下的美食文字。他们发现了一篇名为“文人爱美食”的文章,请你为其中的一段文字填上相应的拼音和汉字。 (4分)
文人爱美食,自古而然。早在二千年前,孔老夫子就曾提出食物精细之要旨: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清朝,尝过钟鼎玉食的曹雪芹,在不朽之作《红楼梦》里展现了他美食家的风cǎi( ) 。《随园食单》中,袁枚不仅介绍清代流行的300余种南北菜肴、饭点和名酒,更是提出了许多厨事原则和饮食原则,把美食佳肴提升到饮食文化高度。周作人的《故乡的野菜》《苋菜梗》通过冲淡隽( )永的文字把吃与思乡情愫结合起来。国学大师钱钟书先生更是在《吃饭》一文中趣味性地将烹调与音乐相媲( )美。汪曾祺的美食散文更是别具一格,《五味》《四方饮食》把全国各地的饮食习惯、古今人的口味变化,写得如数家珍,让人目不xiá( ) 接。 文学名家的美食文字让我们明白,美食不但值得唇齿咂摸,其中也有文化、艺术值得品味研究。
(2) B小组的研究专题为“诗情画意话菜名”。他们研究发现,中国菜肴不但讲求色香味,而且注重菜名的文化内涵。菜肴取美名,既提升了菜品的品位格调,又给食客以精神的愉悦。请你一边欣赏,一边把这些菜名的序号(A“采菊东篱”、B“踏雪寻梅”、C“苦凤怜鸾”)分别填在下面文字的横线上:
菜肴中有的将名人掌故入菜名,如“太白鸭”、“东坡肉”;有的妙用比喻,把豆芽菜叫作“龙须”,将豆腐呼作“白玉”;有的巧用诗词来命菜名,林黛玉就把蟹螯、蟹肉呼作“铁甲长戈”,有人把“甘菊苗拌肚丝”命名为“ ”;有的菜名更是营造了情景交融的意境,萝卜丝炒红椒叫作“ ”,苦瓜炒鸡鸭肝肉乃“ ”,未见菜色,未闻菜香,光看菜名就让人浮想联翩了。菜肴的命名可谓妙趣横生。
(3)C小组对南京老字号的饭店餐馆很感兴趣,他们发现些店的店名起得富有传统文化气息,如绿柳居,让人联想到秦淮河畔、桃叶渡边、江南丝竹,秦淮烟柳,满目葱茏,其店名的古雅意境与清真菜肴的清、淡、纯很是和谐统一。请你品一品桃花源饭店或杏花村酒店的店名好在哪里。(3分 )
3、品歌词,猜名著及经典故事。 (4分)
(1)下面是一组电视连续剧插曲的歌词,它的内容与哪一部古典名著有关?(任选一题)
涉过大河,翻过高山,一路艰辛,一路惊险.
才见妖魔挡道,又遇神仙发难,
才遭风枪雪戟,又逢霜刀雨剑.
一片诚心,一往无前,
不到灵山,不回不还!
任它长路漫漫,
看我跃马扬鞭. 相关名著《 》
鬼也不是那鬼,怪也不是那怪
牛鬼蛇神它倒比真人君子更可爱
笑中也有泪,乐中也有哀
几分庄严,几分诙谐
几分玩笑,几分那个感慨
此中滋味,谁能解得开 相关名著《 》
(2)根据歌词内容提示,补全三国故事或人物。
这一拜,春风得意遇知音,桃花也含笑映祭台。
这一拜,报国安邦志慷慨,建功立业展雄才,展雄才。
这一拜,忠肝义胆,患难相随誓不分开。
这一拜,生死不改,天地日月壮我情怀。写的是“ ”的故事。
好江风,将这轻舟催送,
波翻浪涌,添几分壮志豪情。
龙谭虎穴何足惧,剑戟丛中久鏖兵。
非是俺藐群雄,一部春秋铭记。
义不负心泰山重,忠不顾死何言轻。
桃园金兰誓,弟兄山海盟。
早把这七尺身躯青龙偃月,付与苍生。 写的是“ ”的故事
二、阅读 (46分)
(一)、古诗文阅读 (14分)
4、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3分)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最爱湖东行不足中 “行不足”能表达作者怎样的心情? (1分)
(2)从诗中“早莺”、“新燕”可知,这是钱塘湖早春时候的景色。你还能从哪里看出诗人描绘的是早春图景?请结合具体词语作些分析。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