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本复习专题针对《荆州市2007年中考说明》的考试范围,既有对诗歌内容的解读,也有模拟练习及答案,实用而方便。约7000字。
荆州市(鄂教版)2007年中考诗歌赏析专题复习
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雨台中学   胡余龙
过故人庄(唐·孟浩然)(八上 P34)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译文】老朋友准备了饭菜,邀请我到他的乡村家里。村外绿树环绕,城外有青山斜立。打开窗子,面对着打谷场和菜园,一边举杯畅饮,一边谈论农事。等到重阳节那天,我还要来观赏菊花。
【简析】这首诗是作者隐居鹿门山时到一位山村友人家作客所写。一、二句从应邀写起,“故人”说明不是第一次做客。三、四句是描写山村风光的名句,绿树环绕,青山横斜,犹如一幅清淡的水墨画。五、六句写山村生活情趣。面对场院菜圃,把酒谈论庄稼,亲切自然,富有生活气息。结尾两句以重阳节还来相聚写出友情之深,言有尽而意无穷。全诗描绘了美丽的山村风光和平静的田园生活,语言朴实清新,意境鲜明,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从而成为自唐代以来田园诗中的佳作。
【练习】1.诗人是通过哪一句诗将室内外景象联系起来的:                                  
2.最能集中表达诗人对农家生活的喜爱及主客间朴素深厚的情谊的两句诗是:                     
3.“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一联是千古名句,请自选一个角度(如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作简短赏析。                                                                                   
浣溪沙(宋·苏轼)(八上 P68)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译文】山脚下兰草嫩芽入小溪,松林间小路清沙净无泥,傍晚细雨中杜鹃阵阵啼。谁说人老不可再年少?门前流水还能执著奔向西!不必烦恼叹白发,多愁唱黄鸡。
【简析】上片写暮春三月兰溪的雨后景色。首句点名了兰溪得名的缘由——山下溪边多兰。同时又点明了时令。兰刚发芽,芽虽短,但是生机勃勃长势很快,一个“浸”字写尽春兰的活力。次句写漫步溪边,“净”,更加突出了兰溪的洁净和一尘不染。“潇潇暮雨子规啼”点出了净无泥的原因,同时又烘托出自己贬官黄州期间的凄凉环境和悲凉心情。此词,上片写景,景色如画,淡雅凄婉;下片抒情,富有哲理,振奋人心。这首词从山川景物着笔,意旨却是探索人生的哲理,表达作者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练习】1.词的上阕描写了暮春兰溪的雨后景色。“松间”句脱胎于白居易的“沙路润无泥”。本词换“润”为“净”。请结合上下句,从写景艺术角度赏析这一“净”字的表达作用。                                      
2.词中展现作者胸襟旷达的句子是:                                            
3.词的下阕,即景抒情,表达了一种怎样的人生态度。                                     
如梦令(宋·李清照)(八上 P102)
常记溪亭日暮,沈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藉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译文】我时常记起有一次在溪边亭子里游赏,面对夕阳,开怀畅叙,游兴高,酒兴也高,陶醉得竟忘记了回家的水路。我尽情的游赏够了,已错过光线明亮的辰光。船一掉头,胡里胡涂地划进荷花的深处。于是大家抢着划呀,划呀,嘻笑声、摇橹声把满滩的水鸟也惊动得飞起来了。
【简析】词一开头就点明了时间(日暮)、地点(溪亭)和事件(沈醉不知归路),并用“常记”二字总领,引起下面对回舟误入荷花深处情景的描绘。“误入”是因为日暮光线太暗,也是因为沈醉;正是因为“误入”,才产生了“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景象。“误”字不仅有结构上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在词意上巧妙地把读者带进一个朦胧的境地。“争渡,争渡”的重叠,这本是词牌的要求,但在这里却显得妙合自然,形象地刻画了主人公奋争之状,欢快之情。充分体现了作者构思和措词的精妙。至此,桨声、笑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