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有22道题,约6770个字。
龙华中学2007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四
题号一二三四总分
得分(一)(二)(一)(二)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25分)
○卷面分2分(请阅卷老师酌情处理)
1.给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相应的字。(4分)
同学们,时间如白驹(  )过隙,转眼间我们由一个       měngměng懂懂的少年,已经成长为一个阳光、上进的中学生了。今天,我们站在中考的起跑线上,面对含辛茹(       )苦养育了我们的父母,面对           xúnxún善诱教育了我们的老师,我们怎能不蓄势待发,勇敢上路!
2.下面语段中有两个病句,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3分)
①有关医学人士与心理学家认为,一些青少年长期迷恋上网,会患上一种病——“网络成瘾症”。②这种病的主要症状有:精神依赖、茶饭不思、记忆力减退和焦躁不安等。③一些家长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病,而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阻止孩子不上网。④为此专家建议,我们在强化网络监管的同时,也要有效的寻找治疗疾病的方法。
第  句,修改意见:                        
第  句,修改意见:                        
3.默写填空、补全诗歌(1+1+1+1+1+2=7分)
①               ,白露未晞。《蒹葭 》
②在《陋室铭》中写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                    。
③                  ,               。沙场秋点兵(辛弃疾《破阵子》)
④天街小雨润如酥,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⑤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用“舍生取义”来表达他的人生追求,文天祥《过零丁洋》一诗中的“                    ,                 ”也表现了这种追求。
⑥我们读过的古诗词中,有很多写到或涉及到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端午、中秋、重阳等,请写出与传统节日有关的两句诗。
⑴           ,             。
  ⑵             ,             。
4.仿句(3分)
例句: 春景给人的是勃发的踊跃之情,是幻想,是憧憬,是出航时的眺望。
仿句:秋色给人的是                                                      。
5.语文综合学习(6分)
受国家林业局委托,秋季国家狩猎野生动物额度于2006年8月13日在成都举槌拍卖。这是我国首次通过拍卖方式,对获批准的狩猎野生动物种类、数量猎捕权进行转让。此举一经媒体报道,立刻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各种声音此起彼伏。国家林业局野生动物保护司有关负责人介绍说,“野生动物狩猎额度”指的是经专家论证的狩猎的对象、数量及狩猎区域。以往的国际狩猎野生动物都是通过具备国际狩猎代理资质的机构依法向政府申请许可批准,每一次狩猎都要经过一次许可,程序比较复杂。《行政许可法》实施后,这类许可须以公开拍卖的形式进行,按照这一形式拍卖狩猎野生动物额度,有利于国家对这一资源进行市场价值评估,提高资源利用率。此次拍卖涉及宁夏、青海、陕西、甘肃、新疆等西部的8个省、自治区。
①用一句话概括这则消息的主要内容。(2分)
                                                                                
②看了这则消息,九年级①班举办了以“保护野生动物”为主题的语文专题活动,活动前,班长请每位同学设计一条不超过25个字的宣传标语。你设计的标语是:(2分)
                                                     
③下面是两位同学对“拍卖野生动物狩猎权”的讨论意见,你认同哪位同学的观点?说说你的理由。(2分)
甲:合理狩猎野生动物关键在“合理”这个词上,这样的狩猎既可以带来经济效益,又不会破坏野生动物的种群。
乙:拍卖野生动物狩猎权,是不是意味着从某种程度上淡化了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这就给一部分人捕杀野生动物带来了可乘之机。                                                                      
二、文言文阅读(17分)
(一)《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4分)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6.此诗的首句为什么只选“杨花”和“子规”这两种特点的景物?(2分 
7.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本诗首句写景兼写时令。后两句抒情。
B.前二句虽未写悲痛之情,而悲痛之怀情自见。
C.本诗最大的特点就是通过诗人的想象,融情于景,托物言志。
D.本诗中托月相送的意境,李白此前也在“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中得到了运用。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