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250字。
《雨说》学案设计
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吴雁驰
阅读建议:
  1.整体把握诗意。请静下心来,将《雨说》慢慢地朗读一遍,边读边对诗句展开联想和想像。用一、两句话形容你初读的感受,通过联想你从诗中读到了怎样的画面,你觉得诗中的“雨”是怎样的形象。把你初读的印象说出来与老师同学分享。
2.解读诗篇的结构。想一想,诗歌的题目为什么叫《雨说》?诗中出现了几次提示语“雨说:”,这些提示语在诗中起什么作用?把诗再默读一遍,看看诗歌描绘了几组图画?是怎样的图画?把你的成果拿出来与同学比较,看谁的联想最贴切。
3.品味诗的语句。划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说说为什么喜欢;同时圈出你不理解的地方,准备向老师或同学质疑。
4.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你觉得作者通过《雨说》向“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怀和期望,请举出具体的诗句为例加以说明,并听听老师的意见。
5.朗诵再现诗的意境。当你读懂这首诗之后,请试着给诗句划分朗读节奏,安排朗读重音,确定朗读语调,然后大声地朗诵全诗,用声音艺术地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诗歌所描绘的意境。反复练习,直到自己满意为止,然后录制下来供家长、同学欣赏,并请他们提出修改意见。
6.总结本课学习收获。说出(或写下)你学了这首诗之后的收获。可以是感情上的,也可以是学习方法上的,还可以是知识积累方面的。
阅读提示:
1.关于作者:郑愁予,台湾著名现代诗人。1933年生于山东济南,1949年随父亲至台湾。他的诗作在台湾诗坛和文学青年中中家喻户晓,耳熟能详,在台湾约莫120名居民中就有一人持有《郑愁予诗集》,大陆新出版的初中、高中语文教材中也都选入了他的诗作(《雨说》和《错误》),出现了海峡两岸青年同吟郑愁予诗歌的盛况。郑愁予的诗作深受中国古典文学传统诗词的影响,构思巧妙,意象鲜明,语言与技巧(虽常由旧词曲转化,却)兼有传统词曲的优美和现代诗的新颖。
2.关于结构:诗中的提示语起着转换画面,开启意蕴的过渡作用,以这些提示语为界可以发现作者所精心安排的一幅幅美妙图景。
3.关于语言的品读:找出描写得形象生动的生活画面、体会意蕴深刻的句子、发现那些用得十分贴切的字词、领会诗中用到的修辞手法及其妙处。如果你能由诗句联想到你所读到过的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名句,那说明你的欣赏水平上了一个台阶。
4.关于作者的思想感情:诗的副标题是“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作者借“雨”之口,向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说了些什么,你认为其中最重要的一句是什么?联系诗歌的写作年代,想想作者的祝福仅仅是写给儿童的吗?
5.关于朗读:朗诵较之朗读更讲究表演的成分,要用声音再现诗的情感和画面。朗诵首先要划分朗读节奏,为的是把诗的意思读准确、读清楚,让别人能听明白。比如说“当鱼塘寒浅\留滞着游鱼”,意思是鱼塘的水干涸,以致鱼儿不能畅游;若读成“当鱼塘\寒浅留滞着游鱼”,就把两个意思挤在了一块儿,听起来就不太明白了。其次要安排重音,为的是读起来抑扬顿挫不致平淡,同时也为突出重点,使听起来意思更鲜明。再就是要根据诗的意思和情感选择恰当的语调来读,比如要表现温柔亲切的情感就要用轻细、舒缓的语调。
  6.关于读诗的方法:可以从画面联想、结构分析、语言品味、朗诵再现诗歌情意等方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