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8450字。
《人间词话》教学设计
长沙市一中《高中生书册阅读实验与研究》课题组
蒋正清 廖晨星 罗 健 杨北辰
陈奇志 袁雪纯 姚友勇
一、教学理念:
加强文化论著的阅读,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2003年《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选读古今中外文化论著,拓宽文化视野和思维空间,培养科学精神,提高文化修养。以发展的眼光和开放的心态看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关注当代文化生活,能通过多种途径,开展文化专题研讨。”“在整体了解论著内容的基础上,选读其中的重点章节,有侧重地进行探究学习,把握论著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了解用以支撑观点的关键材料。”新的语文高中课标在选修课的内容中大量引入了书册的阅读,并推荐了一大批书册阅读教学的书目。
书册是由具有语篇意义的文章构成,它较之语篇,信息量大,思想丰富,结构复杂。书册的内涵远比语篇丰富,一方面它较之语篇增加了一些编辑学上的意义,比如序言、目录、选篇、编排、后记等;另一方面多篇作品合成的书册在作者风格、作品时代、题材体裁等方面有特定的意义。因此书册阅读的内涵丰富于语篇,甚至大于同册书各语篇之和。
中学生尤其是高中阶段,选用成本的书作为语文阅读的材料;在阅读中将语篇放在书册中进行理解,以此培养高中生驾驭长篇幅、多头绪、大容量语文材料的能力;能使高中学生在名师大家著作的阅读中,更多地感受人文关怀,加深对生活和文化的体验,在更为广阔、丰富的背景下提高语文的综合素养,为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为了率先落实《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推动书册(整本书)阅读教学,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我们认为在高中第三学期的下半期完成了三个单元的诗歌教学后,很有必要让学生对诗歌学习来一次系统的反思总结和理论提升。为此,我校高2002级语文备课组经多次讨论研究,向学校请示后,决定引导学生阅读在我国诗话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学术作品――国学大师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以提高学生古典诗词的鉴赏水平,培养学生阅读整本书的能力。这项工作意义重大,但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尚属一次开拓性的尝试。
二、《人间词话》阅读教学的整体安排
1.读本的选择
我们对市面上《人间词话》的版本,进行了全面的考察筛选,我们推荐使用新疆人民出版社2003年6月出版的“古今诗文精粹丛书”《手稿本全编<人间词话>》。它有导读、有序、有跋,适合书册阅读教学;它有注解、有今译、有赏析,适合各种层次的学生阅读(它兼有上海古籍出版社版本和内蒙古出版社版本之长)。我们的教学将会以这个版本为主要依据进行。但这个版本也有它本身的缺陷,即它内部的顺序的安排具有原始的自发性,没有很强的规律性,因此需要教师进行调整、并加以指导。
2.课时的安排及教学形式
我们计划六课时完成这一教学任务,采取课内指导与课外自学相结合的教学形式。具体过程为:1请著名专家作一次辅导报告。2前言、后记、导读等安排一课时。 3人间词话三课时(1-40则一课时,41-80则一课时,81-127则一课时。每课时教师选讲三五则,其余自读,采用圈点法和点评法等。4人间词一课时,教师选讲三、五首,学生自读十首以上。 5附录一课时。 6课外写读书报告一篇,1000字左右。
三、教学方法
1、主辅结合(学生自读为主,教师指导为辅。书册的正文“人间词话”“人间词”为主,书册的附文序、跋以及导读为辅。)
2、点面结合(在通读的基础上,教师重点指导学生解读体现核心观点的语段。)
3、读议结合(在自读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辩析)
4、读写结合(写读书札记、读后感、小论文)
四、教学预设目标:
1.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提高古典诗词的鉴赏水平,
2.了解王国维“境界”理论的主要内容,初步了解王国维所标举的“境界”的某些特殊含义,及“境界”在文学理论发展史方面的意义和价值,
3、识记精譬语段,
4.掌握书册阅读的基本方法,培养阅读整本书的能力。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
学习任务:
1. 熟悉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的生平以及主要的学术贡献。
2. 初步了解《人间词话》的主要内容,主要是“境界”学说。
3. 指导学法,如何读整本的书,如何读《人间词话》。
阅读指导
一、国学大师王国维
(一)认识作者。王国维是国学大师,他17岁前已奠定深厚的国学基础,诗文俱佳,18岁—25岁又学西文,读西书,译西书,通晓日、英、德语,新学功夫大成。作为中国近代著名文论家,他的批评理论及美学观点对中国近现代文学批评理论产生了很大影响。著名的史学家陈寅恪曾赞叹王国维的博大精深说: “先生之学博矣,精矣!几若无涯岸之可望,辙迹之可寻。”郭沫若先生也说过:“在近代学人中,我最钦佩的是鲁迅与王国维。”“他留给我们的是他知识的产物,那好像一座崔巍的楼阁,在几千年旧学的城垒上,灿然放出了一段异样的光辉。”当代美学家朱光潜先生也说: “近二三十年来,就我个人所读过的来说,似以王静安先生的《人间词话》为最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