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400字。
我为什么而活着
高邮市第一中学 王兆银
【教学目标】
1、了解文章的主旨以及作者的感情。
2、了解文章的结构,揣摩文章的语言。
3、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4、启迪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难点】
1、总体把握作者的思想倾向,引导学生对“我为什么而活着”进行探讨。
2、揣摩语言及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教学设想】
引导学生朗读,以探究式教学为主。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课文:
“我为什么而活着?”古往今来,人们何止千百次地这样追问过自己。我们究竟为什么而活着,这个问题太简单又太复杂。有人碌碌一生,未及思考就已经成为人间的匆匆过客;有人搜古寻今,苦思冥想,终其一生也未能参透其中玄机。在座的各位同学,你们是否考虑过这个问题呢?我们今天来看看罗素是怎么回答这个问题的……
二、作者简介:
伯特兰·罗素(1872—1970),出生于英国,他2岁丧母,4岁丧父,由他的祖父把他抚养成人。他一生坎坷,命运多舛,但他始终坚强地生活。他后来成为一位集众家之长于一身的伟人。他被称为“20世纪最知名、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还被无数人视为是“未来时代的先知”;他还是著名的数学家、逻辑学家,社会活动家,又被公认为“富有鼓动天才的辩论家”。在1950年他又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被称为“百科全书式文学家”。
三、提一名学生朗读课文,教师做朗读指导。
要求:
朗读时要注意体味本文优美流畅的文笔、凝练生动的语言、独特而又细腻的情感,应读出他的从容、激昂和无奈,读出他对爱情与知识的执著追求,读出他对人类苦难者的莫大关心,读出一个哲学家的大度来。
四、全体学生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时思考本文思路是如何安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