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470字。
《蒹葭》教案设计 
蒹葭
教学目的与要求:
      1.让学生在把握全诗感情基调的基础上,准确、流利、富有感情地朗诵全诗。 
      2.品味与赏析诗歌美的语言、美的意境。 
      3.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创造美的动力。
教学重点:
       1.背诵诗歌,领会诗的情感。
       2.掌握起兴的手法及重章叠唱的结构特点。
教学难点:
       品味与赏析诗歌美的语言、美的意境。 
教学方法:
         讨论,点拨
教学媒体:
        使用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你听到"流浪的人在外想念你,亲爱的妈妈,流浪的脚步走遍天涯,没有一个家,……"这脍炙人口的歌词时,是否记起了那首游子思乡的千古绝唱《天净沙·秋思》?当你坐在餐桌前享用精美丰盛的晚餐时,是否记起了父母"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嘱咐?当你惊叹于戈壁滩的狂风吹沙时,是否忆起"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志豪情?古典诗词以其不可抗拒的魅力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更多的美丽与奇妙。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蒹葭》这首诗歌,再一次用诗歌滋润我们渴求的心灵。
         二.简介《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的诗歌共三百零五篇,又称“诗三百” 。
         我们谈到《诗经》,就少不了要提到诗经六义。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其中风、雅、颂是诗的不同体制,赋、比、兴是诗的不同表现手法。
       《诗经》共分风、雅、颂三个部分(包括十五国风、大雅、小雅、周颂、鲁颂、商颂)。风多是各地民歌,雅是西周王城区域朝会宴饮所用诗歌,颂多为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
          对于《诗经》赋、比、兴这三种表现手法,宋代的朱熹是这样解释的:“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也”。用我们现在的话通俗一点解释就是赋就是铺陈直叙,比就是比喻,兴就是借助其它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烘托。
         三.朗读欣赏
         (一)听录音播放
          要求学生:
           1.找出韵脚字
           2.给生字注音
           (二)教师指导
           (三)配乐,让学生朗读
            要求学生体会诗的感情,读出诗的感情。
         四.诗意理解
          1.教师讲解疏通诗中重点词语。
          2.学生发挥联想想象,谈谈第一节诗的大意,再现诗的美丽画面和优美意境。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