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8010字。
《窦 娥 冤》
大田一中 飘雨
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了解中国古代戏曲的特点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了解并掌握元杂剧的结构及特有的舞台语言。
能力目标
1、赏析《窦娥冤》的戏剧冲突与浓郁的抒情性相结合的艺术特色。
德育目标
1、认识封建社会吏治腐败的黑暗现实和统治者草菅人命的罪恶。
2、正确认识窦娥的反抗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在熟悉戏曲知识的基础上,了解剧情,体味本文矛盾冲突,把握窦娥性格及主题
2、充满浓郁生活气息的现实主义与现象奇特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表现手法。
3、反复颂读,仔细揣摩。
三、教学过程
(一)、整体把握   
    1.主题及其进步意义
    剧中的主要人物是窦娥,她善良,本分,相信天理和官府,她的含冤被斩,是对当时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各种流氓犯罪行径,尤其是对官府草菅人命的控诉;她被斩前质疑、责骂天地,为申明自己的冤屈又许下三桩誓愿,则表现了她不屈的反抗精神。
    剧作强调了官府的反动本质:视人命如草芥,滥施淫威,不能替百姓伸张正义,反而成为流氓恶棍的帮凶,置无辜的百姓于死地。剧中楚州太守桃杌是造成窦娥冤案的关键人物,他是地方官员的代表。他说自己是“我做官人胜别人,告状来的要金银”,并且一见到告状的就下跪,说什么“但来告状的,就是我衣食父母”;他不分青红皂白地对窦娥动用大刑,因为他相信:“人是贱虫,不打不招。,’贪图钱财,而百姓的性命在他眼里如虫豸一般,他哪愿意动心思查清楚案件呢!窦娥在临刑前唱的“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就表现了对官吏们反动本质的深刻认识。
    2.情节和结构
    本剧是元杂剧中情节和结构最讲究的作品之一。剧作里,窦娥和张驴儿、桃杌的冲突与斗争是主要情节,那些和主要情节没有太大关系、却是人物活动的重要背景的情节往往由人物台词交代出来,而没有直接加以描述。比如楔子和第一折之间剧情的时间跨度是十五年,这期间在女主角窦娥身上发生了不少事情:随蔡婆搬到山阳县住,十七岁时和丈夫圆房,两年后丈夫病逝,已服孝三年。
    在引入主要矛盾上,作者也显示出非凡的功力。第一折里第一个出场的人物是赛卢医,他的说白告诉我们他欠蔡婆四十两银子,蔡婆马上要来讨账,他打算杀掉她。这样从一开始人们就被带人紧张的戏剧氛围中。
    3.人物形象
    窦娥基本的性格特征是善良,安分守己,有主见,刚强,她的反抗精神是在外界迫害下激发出来并迅速高涨的,是人物性格合理的发展。
    善良,安分守己:
    对于自己凄苦的身世,年轻守寡的窦娥以为这是命中注定的,为了来世的幸福,她要侍养婆婆,为丈夫服孝,听婆婆使唤。从这里可以看出她的善良与安分。
    在公堂上受审时,她被打得昏死多次,也不肯屈招;可是一听说要对婆婆动刑,她不忍心婆婆受苦,更担心婆婆屈打成招,于是赶紧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