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380字。
有 效 阅 读,塑 造 个 性
山东省昌乐县阿陀镇中学 丛月波 宋效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强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个性化阅读旨在“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获得思想启迪与升华,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因此,依据新课程标准,倡导个性化阅读,是贯彻落实阅读教学新理念,有效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人文素养,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和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更是进一步推进语文教学改革,培养现代社会所需创新型人才的时代要求。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展个性化阅读呢?笔者认为,引导学生个性化阅读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创设民主氛围,唤醒学生个性
最新对话理论研究表明:对话双方必须是平等的、彼此的,态度必须是真诚的,而且更重要的是通过对话,双方都能达到一种经过相互交融而形成的新的精神境界。阅读教学实际上是教师通过与学生的对话激励并促成学生与课文作者的对话,与自己和他人的对话活动。而传统的“师道尊严”观念,往往导致教学中的教师居高临下,学生被动接受的单向传递,这就造成了师生之间的不平等和情感、心理上的距离感。这种师生角色定位禁锢了学生的个性,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极大的影响了教学效果。目前全国范围内进行的新课程标准改革实验,要求教师在教育理念、教学方式上都要有根本性的转变。但我们不难发现,不管是搞人文教育实验,还是进行探究性学习,抑或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究其本质仍在于打破传统师生关系的陈旧模式,重塑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课堂教学中创设民主氛围,要求教师尽量缩小教师与学生的空间距离,走到学生中去,最大限度的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教师要走下圣坛,放下权威的架子,真心贴近学生,尊重学生,真正做教学活动的引领者。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新解。教师要正确评价学生的课堂行为,对于颇有创新的,不仅要点头称是,及时表扬,而且要投以赞许的目光,使之受到鼓舞,感到快乐;对于较有创新的,不仅要启发点拨,耐心等待,而且表露出期待的神色,使之感到教者的充分信任和殷切希望;对于没有创新的,不仅要设置台阶,引之下台,而且还要帮他自圆其说,不致难堪,使其心灵得到安慰。从而去除学生的思想顾虑,增强参与创新的勇气。只有在这样的情境中,才有师生间心与心的相通,教与学的相长,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体精神才会有形成的丰沃土壤和养分,学生的个性特长才得以开启和唤醒。
二、挖掘教材底蕴,培养学生个性
语文教材的选文,大多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都是作者感情和个性的凝结。因此,语文学科凭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