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200字。第一课时
前置句:臣未之闻也/莫之能御也/何由知吾可也?/夫子之谓也/何以异?/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而良人未之知也///德何如,则可以王矣?/(加线词为宾语)
后置句:何以异於邹敌楚哉/使天下仕者皆欲立於王之朝,耕者皆欲耕於王之野,  商贾皆欲藏於王之市,行旅皆欲出於王之涂/申之以孝悌之义/王语暴以好乐//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加线部分为后置状语)
句间关系: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因果关系)/    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假设关系)/虽与这俱学,弗若之矣(转折关系)////
固定句式:盖亦反其本矣。(由“盖”引导,相当于“为什么不……?”)/惟士为能(“惟……为……”格式)/吾如有萌焉何哉!(“如……何?”格式)////惟弈秋之为听(“惟……为……”格式)////
省略句:将以衅钟(“以”字后省略“之”字,代“牛”)/
被动句: 他日,见於王(“见”表被动)//
判断句: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者,……也”式///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也”式)////
5、课后练习解析
一、设计此题,意在使学生通过与《齐桓晋文之事》的比较,进一步体会孟子的民本思想。参考答案详见“重点难点化解”
二、运用对比提示矛盾,阐发观点,是《孟子》散文的特点之一。此题所提供的资料中,对比手法非常明显。同时也能对以前读过的有关章节加以复习,。参考答案详见“重点难点化解”中的“5、对比手法的运用”。课文运用对比的例子还有:(1)独乐乐/与人乐乐(2)与少乐乐/与众乐乐(3)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4)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5)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於此极也/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
三、1、大王对我说他喜爱音乐。2、一个人欣赏音乐,快乐,同别人一起欣赏音乐,(也)快乐,哪一种更快乐呢?3、现在大王与民同乐,就可以统一天下了。4、天下那些痛恨自己国君的人,都想找大王您诉说。5、我们的大王恐怕没有什么疾病吧!
四、此题为选做题。设计此题,目的是让大家了解一点古人的音乐观,增加一些文化史的知识。参看“相关知识补充”的有关内容。
2、论题的提出有哪些特点?
化解:论题是“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要注意的是,在庄暴谈到齐王“好乐”的问题时,孟子并没有论述为什么齐王好乐齐国就能大治。这里的可能有几种:一是事实上孟子根本没有民齐王详谈,但更大的可能是有意留在记载与齐王谈话时写出,那样就更加恰切有力。另外,在面对齐王展开论述与民同乐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