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2550个字。
专题阅读:
(原载于《语文教学通讯》   转发者:罗化清)
和谐——时代的主旋律
妙笔共绘同心圆
鲜花,因有了绿叶的映衬,才显得明媚、鲜润;大地,因有了万物的拥吻,才显得平和、静美;天空,因有了白云的点缀,才显得辽阔、深邃。而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世界,只有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才能呈现出五彩斑斓的和谐氛围。
什么是和谐?
和谐,是和风细雨的浸润,是春风化雨的关怀;是睡梦中那一首童谣的吟唱,是醒时窗前透出的黎明。和谐,是婴儿的第一声啼哭,也是老人安详的笑脸;是流水自由而欢畅地奔腾,也是大海静谧而庄重地等待。和谐,是人类理想的生态圈。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是自然之和谐。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是生活之和谐。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文化之和谐。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人生之和谐。
如果说:“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人与自然共同营造的和谐佳境;那么“风雨同舟”、“众志成城”、“众人划浆开大船”便是人类群体构筑的社会和谐美景。
和谐的基点是个人身心的和谐。因为个人是社会的细胞,每个人自身的和谐是整个社会和谐的基础的前提。我们只有按照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来观察世界,以平和之心去思考问题,才能多一点理性,少一点浮躁;增一点睿智,减一点混沌;纳一点宽容,弃一点偏执。倘能这样,融入了我们生命的自然和社会,才会少一点坚硬,多一份柔媚。
和谐的根由是差异和冲突。正因为差异、冲突的存在,我们才会寻求并呼唤和谐;但和谐不是无原则的苟同,千人一面、千人一腔不是和谐。真正的和谐是和而不同,是求同存异,是取长补短,是相互尊重基础上的平等互利,是共同发展基础上的精彩纷呈。
和谐的增长点是发展与创新。涓涓细流因为和谐而成就了绿波深潭,离离小草因为和谐而铺成了肥沃草原。当竞争与合作携手,当宽容与和平相拥,发展与创新的境界自然会翩然而至。
不要说你离和谐很远,其实和谐远在宇宙群星,近在你的心间。不要说你只是‘和谐社会’滚滚洪涛中的一沤,其实融入大海,你的激情也能翻出浪花朵朵。让我们行动起来,用我们的心灵思考和谐,用我们的笔触描绘和谐,用我们的交流践行和谐,在思考、描绘、践行和谐的过程中体会生命的意义,提升生命的刻度。

第五章:选择与珍惜,注目自然之威力

【开窗启思】
季羡林说:“和谐,不仅要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注目自然之威力,便是关注“人和自然的和谐”,这是“和谐”中重要的一笔。“人和自然的和谐”,虽然耳熟却不易理解,如果没有理解这个命题,便很容易写成一般的环保文章。而且,文章贵在思考,所以想写好这类文章,必须先理解“人和自然的和谐”的内涵,而其中的关键是理解人们对自然的态度以及人和自然的关系。
面对自然之威力,我国古人是敬畏的,因为万物有灵,因为天人对应,于是古人采取 “顺天时”、“尽地利”,要求人们的行为必须符合天的“意志”,也就是尊重自然客观规律。由于“敬畏自然”,几千年来,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着,先人所言“天人合一”可谓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妙境界。
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逐渐掌握了改造自然的工具,于是人成为无所不能的“智者”,以为可以主宰着然,以为可以让自然界的一切臣服于人的脚下。在这种“人定胜天”的理念指引下,人面对自然之威力,不再是敬畏,而是开始“征服自然”的历程。于是人为自身利益而蹂躏自然界,自然受到人为肆意的破坏。当人不给自然留后路,自然也不会给人留后路,人和自然失去了和谐。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