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170字。
2007年全国中考作文题评略
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苏盛葵
2007年全国各地的中考作文题基本上保持了前几年课改区试题追求的方向,继承了取材及内容的生活化、情感体验的内在化、思维的多向度化、表达的自由而个性化等特征,各地的命题者对作文命题改革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
一、题型发生重大转变:由前几年最大程度的注重开放自由,转向在适度限制的前提下开放。换而言之,命题由“无限”开放转入“有限”开放,已正式进入到理性回归时期。
笔者对2007年全国各地60份中考语文试卷中的84道作文题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为话题作文16道,约占19%;命题作文27道,约占32%;半命题作文20道,约占24%;材料作文8道约占10%。其他如读后感、续写等5道,约占6%。简单地说,自由的话题作文约占1/5,有限制的作文题约占4/5。由此可见,多年来风行的话题作文,已不再是一枝独秀,而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其他有一定指向性和限制性的作文题大幅上升,读后感、扩写、续写等形式也重出江湖且被看好。尤其要提到的是,2007年中考作文题的半命题作文倍受各地命题者青睐,所占比例较高,这种形式的灵活度介于话题作文与全命题作文之间,既有所限制又不失开放性,在立意、选材、构思等方面给考生提供了适当的选择余地,既有利于考生个性的张扬,又能较好地避免宿构和猜题押题,是考场作文题型的新宠。
这种“理性回归”缘于前几年命题实践的教训。前几年,我们的中考作文盛行“放”,题目过于开放,过于宽泛,学生容易宿构套作,写作上更多的是五花八门各行其是,内容上缺乏相对的一致性与适度的约束,虽然利于考生写作,但减少或降低了阅卷的信度,于考试的公平有损,于考试的选拔性功能有损,弱化了考试的应有属性,因此,人们认识到,既“放”又“收”,收放适度,开放中有限制,才是考场作文的理性选择。
二、坚持顾及考生的生活积累与能力储备的多样化,坚持尊重考生的写作个性。
今年,大多数地区中考作文采用的是“二选一”模式,有的甚至是几选一的形式。60份中考语文试卷中,就有24份为选题作文,占40%,即近一半的地方选用了二选一的模式,而且两题搭配形式不拘一格。例如青岛是“半命题作文+命题作文”,湖北黄冈课改区是“话题作文+半命题作文”,甘肃、海南省是“想象+半命题作文”“续写+半命题作文”,福建宁德市是“半命题作文+读后感”,成都是“命题作文+材料作文”等。即便在“二选一”的“一”中,有的地方仍然可以再次多选,如海南省的作文题二:
根据以上提示,自拟一个合适的词语或短语填在下列一处横线上,再以此为标题作文:a、心b、心c、心。
形式多样的选题作文创设了一种宽松的写作环境,可以诱导并鼓励考生按照自己的能力与特长各展其才,尊重了考生的主体地位,便于考生表达的个性化,值得肯定,更值得光大。
三、内容上更重视关注精神世界与自我体验,注重心灵、情感、感悟、反思、想象、内在素养等“本我”领域。
归纳起来,2007年中考作文试题,加强了对“人”自身的思考与省检,内容上出现了“自我与成长”、“文化与素质”、“心灵与感悟”、“想象与创新”四大强势板块。
1.自我与成长
不少的作文题注重以考生生活经历、成长历程为出发点,引导学生关注人生道路,感悟成长历程,思考人生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