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题,约7210字。
《邹忌讽齐王纳谏》同步练习
河南柘城第二高级中学:李景全(476200)
础知识积累及运用
一、填空
1、《战国策》是_______时_______编订的一部_______体史书。记录了战国时各国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事实,主要记载___ ____ 。
2、讽,就是_______。本文表现了邹忌_______的策略和齐王_______的精神。
二、 选择题
1、 下列句中“修”的意义和用法与A句相同的一项是()
A.邹忌修八尺有余 B。乃重修岳阳楼
C.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D。内修政治
2、 下列句中的“朝”与“暮寝而思之”的“暮”意义相反的是()
A.朝服衣冠 B。于是入朝见威王
C.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D。皆朝于齐
3、 下列各句的“孰”和C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B。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B.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于蛇者乎D。是可忍,孰不可忍
4、 对“我孰与城北徐公美”的语序,调整后符合现代语序的一句是()
A.孰与我城北徐公美 B。我城北徐公孰与美
C.我与城北徐公孰美 D城北徐公与我孰美。
5、 与“君美甚”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王之弊甚矣 B。忌不自信
C.甚矣,汝之不惠 D。又弗如远甚
6、 下列表时间的词语,意义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A.旦日 B。明日
C.曩者 D。翌日
7、 下列句中,与A句“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而复问其妾曰 B。山重水复疑无路
C.扁鹊复见 D。更若役,复若赋
8、 下列各句中词类活用情况和A句相同的一项是()
A.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B。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B. 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D。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E.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F。洁其居,美其服
9、 下列各句中的黑体字,古今意义完全不同的一项是()
(1) 服衣冠(2)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3)忌不自信 (4)自以为不如 (5)于是入朝见威王
(6)今齐地方千里(7)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A.(1)(2)(4) B。(2)(3)(4) C。(5)(6)(7) D。(3)(6)(7)
10、从判断句角度看,与“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B.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B。 是寡人之过也
C.昔者之战也,非二三子之过也 D。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1、下列各句中的“于”的意义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1)臣之客欲有求于臣(2)能谤讥于市朝(3)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4)欲有求于我也(5)勾践之地,南至于句无(6)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7)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A.(1)(4)(6)|(2)(3)|(5)|(7) B (1)(2)(4)|(3)(6)|(5)|(7)
C (1)(3)(4)|(2)(6)|(5)|(7) D (1)(4)(5)|(2)(3)|(6)|(7)
12、下列句中的黑体字,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乃下令 B.受上赏 C。上书谏寡人者 D。令初下
13、以下句子编为四组,正面表现齐王虚心纳谏的一组
(1) 由此观之,王之弊甚矣(2)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2) 王曰:“善。”(4)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5)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6)虽欲言,无可进者。(7)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A.(1)(3)(5) B。(2)(4)(6) C。(2)(3)(4) D。(1)(5)(7)
课内阅读
三、 阅读下文,完成14-17题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弊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4、下列各句中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诚:的确、真的 B.能谤讥于市朝 谤讥:诽谤
C.时时而间进 间:偶尔 D. 期年之后 期年:满一年
15、对下列黑体字的分析正确的是
(1) 皆以美于徐公(2)将率二三子夫妇以蕃(3)由此观之(4)暮寝而思之
A.(1)与(2)不同(3)与(4)相同 B.(1)与(2)相同(3)与(4)相同
C.(1)与(2)相同(3)与(4)不同 D.(1)与(2)不同(3)与(4)不同
16、按句间关系,下列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1) 虽欲言,无可进者(2)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2) 群臣进谏,门庭若市(4)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
A.(1)|(2)|(3)|(4) B.(1)|(2)(4)|(3)
C.(1)|(2)(3(4) D.(1)(2)|(3)(4)
1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 邹忌的妻子也不认为邹忌比徐公美,但她畏惧丈夫,故意说邹忌美于徐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