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5400字。
《雨霖铃》教学设计
肇庆市第一中学 吴珉
设计理念与整体思路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散文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因此在教学设计理念中,我倡导让学生鉴赏的重点在作品,而不在鉴赏理论和文学史知识,要学生鉴赏诗词的音韵美、意境美、情韵美。
同时,在新课标中提到:“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因此在教授这首词时,我遵循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让学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进行学习探究,让学生在主动中去学习,体味词中深挚的离别之情。
课程分析
鉴赏古代散诗词是一个用心灵去探寻美的历程,需要用心灵去贴近它,去感受它言辞的魅力和营造的浓厚的情感氛围。《雨霖铃》是柳永最为世人传诵的一首词作,写的是他离开都城汴京(现在河南开封)时与一位红颜知己缠绵悱恻的别离情景。这首词是宋代婉约派的代表作。全词以“离情”为线索,用白描、铺叙、点染的手法,细致地描写了情人话别时留恋难舍的情景,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的郁闷心情,景中见情,以情带景。其中的“杨柳岸晓风残月”被誉为千古名句。
学情分析
1、大部分学生喜欢阅读诗词作品,因为诗词语言的优美,情感的丰富很能吸引人,不喜欢的较少。但无论哪种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具体说说它美在何处,为什么这样写,都是一些难题,更不能很好地把握。
2、学生在初中已学过诗词,对诗词的一般性鉴赏方法已初步掌握。
3、柳永是个著名的词作家,早已为同学们熟知。他的作品很多,但平时学生接触的不多,不知其风格如何,故而有很强的好奇心理。
4、中学教材中涉及的术语虽然不多,但学生普遍感到混乱。澄清这些相近的概念是学生准确运用这些概念的基础。
5、学生自主学习精神和探究精神不足,还是依赖于老师的串讲为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以读带析,在朗读中体味《雨霖铃》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词中意象,具体领会柳永词的艺术风格;通过理解文句,分析意境,以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以真挚的感情品读作品,培养学生诗歌学习的兴趣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深入探究的习惯,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揣摩婉约词的情感内涵、语言特色、写作技巧。
教学难点
探究专题的确定和对《雨霖铃》中情感内涵和艺术手法的分析。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