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200字,共1课时。本教学设计重在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古典诗词的阅读鉴赏方法,学会读词,学会品味词的意境,从而提高赏读古典诗词的能力。有很好的板书设计。
《雨霖铃》教学设计
澄海中学  黄剑航
【教学目的】
1. 通过《雨霖铃》这一首词,使学生初步掌握古典诗词的阅读鉴赏方法,学会读词,学会品味词的意境,从而提高赏读古典诗词的能力。
2. 了解《雨霖铃》一词景中见情,以情带景,层层深入,尽情铺叙的写作特点;体会婉约派词的风格;
【教学设想】
本课为宋词鉴赏课,教材在编排课文时,十分注重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而在诗词鉴赏的相关要求中,明确要求学生能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技巧。基于这一要求,本课将教学重点放在品味词的意境、语言美上,引导学生体会词人的感情,同时也欣赏词中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写法特点。 
   另外,声韵美是宋词的显著特点之一,本课拟从把握词的韵脚、节奏、乐句等基础知识出发,让学生在诵读中感知词的声韵特点。 
【教学方法】 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点拨启发,引导讨论,并反复诵读,领会词人的情感。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屏幕展示几组古诗中的送别名句)
从古至今,诗歌中反映送别题材的诗句非常多,我们加以总结,能清楚地发现大多数送别诗抒发的都是悲戚的离愁别绪(如我们屏幕上的几首)。而今天我们将要继续学习一首同类题材的词——柳永的《雨霖铃》,多年来,它常诵不衰,脍炙人口,那么究竟它有何魅力能传诵至今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寻找答案。
二、作者及词牌简介: 
《雨霖铃》这首词情态婉转,凄切动人,是柳永词的代表作品。柳永(?-约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崇安(今属福建)人。景佑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柳屯田。为人放荡不羁,一生失意仕途,到处漂泊,终身潦倒。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雨霖铃”一作“雨淋铃”,原为唐教坊曲名。相传唐玄宗入蜀,至斜口时,霖雨连
日,栈道中闻铃声,为怀念杨贵妃,遂制此曲。白居易《长恨歌》“夜雨闻铃断肠声”即指此。柳永充分利用这一词调声情哀怨、篇幅较长的特点,写委婉凄恻离情,可谓尽情尽致,读之令人忧郁。
三、诵读明意,整体感知,把握感情基调。
1、明确内容,把握基调:
问题:词的上下阙分别写了哪些内容?感情基调如何?
学生自由思考交流,老师评点的要点是:
《雨霖铃》当为词人从卞京南下时与一位恋人的惜别之作,抒发伤别之情。
   上片着力处在“别”字,苍茫暮色,凄切蝉声,饮酒饯别,执手相看,依依不舍。
   下片设想别后凄凉处境和羁旅生活,借以表现彼此情感的真挚与深厚。
感情基调低沉。
2、诵读指导:通过以上探究明确了词的内容与作者的情感后,让学生研究应该如何朗读。(学生讨后回答)
教师略加点拔:
读这首词应注意词的基调,应通过节奏的顿挫读出低沉的声情。
如“寒蝉凄切”,“切”字应有稍长的停顿;以下“都门帐饮无绪”、“今宵酒醒何
处”亦应这样处理,以传哀切凄恻之声情。又如“留恋处”、“杨柳岸”、“便纵有”等之后皆有“逗”,读时声断而气不断。“执手”两句应读得沉重舒缓,“念去去”三句,画面由近及远,点明远行去向;节奏由急促而沉缓,表明感情转折。下半阕应读得轻缓诚恳。尤其是开头四句是名句,又点明全诗主旨,宜用叹惋之声慢读。
4.采用灵活多种的形式,提高学生朗读水平。
如录音听读,师生范读,自主朗读,集体齐读等。
【说明:关于古诗文教学,课程标准强调“注意通过课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因此,诵读及其指导应成为本文教学的主要方法之一。】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