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220字。
认准知识点,明确命题意图
——浅谈作业布置中存在的误区及解决的办法
巴蜀中人
课改后教师依然要布置作业,并且更要讲究科学性。教师布置作业,学生完成作业是师生双边活动的两个方面,教师直接或间接地给学生点评、更正,双边活动就有机地联系到一起了。但是,学生在作业依然存在答非所问,不着要点,同一类型错误一犯再犯的问题,并且大多数学生完成作业后,是正确是错误心里没底,甚至对刚作过的作业不留印象。由此,作业布置的各环节仍有不妥之处。
众所周知,语文作业练习是教学方法中的“练习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具体运用。由于语文科的工具性和听说读写能力培养的要求,语文作业练习更成了语文教学中比不可少的、极其重要的方法。培养学生语文的综合能力,就大量集中在各式各样的语文作业中,教师布置作业,学生做作业是师生开展语文活动的主要方式之一。而练习法运用的首要条件之一就是明确目的。这个环节大多数语文教师已在学生作业的点评,更正之中作到了,但在作业布置之前是否落实这个环节还未可知。学生在作业中常出现知识性的错误,就因为教师没有充分落实这个环节——引导学生明确该练习题的目的和意图。这就是说,在每一次作业练习中,语文教师都必须让学生明确作该题的目的,甚至让学生明确每个具体题的具体目的,因为“教是为了不教”,语文教师这样有耐心地“扶学生一把”的做法,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形成独立判断该作业题包含什么知识点、检测意图(或者命题者的命题意图)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在大量的不间断地训练中精益求精,熟而生巧,为将来适当时机“放学生一把”创造有利条件。
那么,交给学生认识知识点,明确命题意图的方法应怎样具体操作呢?
语文知识点是一个杂而有序的系统,它包括通过语文活动获得的一切对语文的正确认识。语文知识系统中的个体称为一个知识点,对这些知识点的掌握与巩固仍是通过语文获得,频繁地开展语文获得则是作业。课后练习题和语文各种考试是常见的作业。语文的各种知识通过单个知识点或多个知识点有机结合而寓于某一道作业题之中。如果学生不明白题目“真相”,必然是为作业而作业,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陷入被动,效果不佳。下面以部分课后练习题为例,具体谈谈作业布置的全部操作过程:
例,翻译以下各句,要特别注意加点的词与画线处的译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