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700字。细读视角实录
□朱文成
师:同学们,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脍炙人口的词写于47岁,被认为是苏轼词的代表作。现在请大家集体诵读一遍。(生齐读)
师:读得相当不错,有节奏,有抑扬,也有气势。请问,词中哪些内容集中体现了“赤壁怀古”这个题目?
生:从“故垒西边”一直到“樯橹灰飞烟灭”,都集中体现了题目。
师:具体说,哪些写“赤壁”?哪些言“怀古”呢?
生:“故垒西边”到“卷起千堆雪”,描写赤壁;“遥想公瑾当年”到“樯橹灰飞烟灭”,是怀古;“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承上启下,把“赤壁”与“怀古”自然衔接起来。
师:我们先看前三句,这三句非同凡响,谁能说说妙在何处?
生:妙在有实有虚。实景是滚滚东去、一望无际的长江水;虚景是千古风流人物一个个从词人眼前闪过,被淘得无影无踪。
生:“大江东去”四字让人想到了无限广阔的视觉空间,能从中体会到苏轼心胸的开阔。 生:说苏轼面对长江水心胸开阔恐怕不当。他在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接着的“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两句,是说一代代风流人物都被历史的滔滔江水冲洗尽。这三句融入的是历史沧桑感。
师:好一个“历史的滔滔江水”,从眼前的长江联想到历史的长河。为下面的“赤壁”创造了一个空间与时间的辽阔背景。此时,就可以赏析描写“赤壁”的句子了。
生:“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三句,写得很有气势,让人惊心动魄。
生:这三句炼字准确,有表现力。“穿”字写山峰高耸入云,“惊”字写巨浪汹涌,“拍”字写声响震天。
生:“卷”字写出浪涛的强劲有力,“千堆雪”描绘出巨浪撞击岩石后浪花飞溅的壮美。
师:刚才三位同学基本是赏景,哪位同学再来析一下情?
生:面对耸峻的高山、澎湃的大江,苏轼内心异常激动。
生:何止是激动,应该是昂扬振奋,对江山充满了由衷的赞美之情。因为“江山如画”呀!(生笑)
生:是的,面对如此美丽壮观的江山,怎能不让人赞叹?怎能不引人折腰?我想,“一时多少豪杰”一句,蕴藏了苏东坡的“英雄情结”。陆游自诩为“塞上长城”,苏轼何尝不是自诩为英雄豪杰?
师:体味得深啊!你走进了苏东坡的灵魂深处,他于不经意间流露出的内心深处的“英雄情结”被你触摸到了。(转向其他同学)那么,“故垒西边”三句有没有要品析的地方?
生:“三国周郎赤壁”很有意思。“赤壁”本不属于任何人,这里偏说“周郎赤壁”,竟成周瑜的了。
师:南宋学者洪迈在《容斋随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