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700字。我们也需要“野化”
□周 敏/编写
[文题设计]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在南非的菲力普力斯有一座老虎谷,占地300平方千米。这块辽阔的土地上有起伏的山峦、流动的小溪,在溪流与陆地的交界处,生长着密集的灌丛和树木。不过,这里引人注目的不是秀丽的风光,而是4只纯种的华南虎,它们全部来自中国的动物园。因为它们的种群发展已经陷入了绝境,所以4 只小老虎不远千里,漂洋过海来到非洲,做一件重振虎威的大事——野化。在这样大的生活空间里,它们可以自由地舒展四肢,嬉戏、奔跑、咆哮,如果还能自己捕食、繁殖后代,那么它们就恢复了勃勃生机,就可以重回野外,成为咆哮山野的百兽之王,把种群延续下去了。
华南虎的“野化”让你想到了什么?请以此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但选定文体后一定要符合该文体特征),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得抄袭。
[构思导引]
华南虎的“野化”给我们的启示应是多方面的,可就事论事,亦可由此拓展开去,联系人类社会的问题。可从以下角度切入打开思路:
1.谈保护生态平衡问题。对待自然界的动植物,我们除了爱护它们,更重要的是尊重自然规律,维持生态平衡。
2.对华南虎的“野化”实际上是让它们回归本性的活动,由此可联想到人才培养问题。
我们应以发展学生的个性特点、保持他们的天性为原则来实施教育,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是独具个性具有生存和竞争能力的人才
3.联想到子女的教育问题。父母不能让他们永远待在温室之中,应教给他们生存的基本技能,而不是让他们成为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小“寄生虫”;应培养它们生存的危机意识,应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思想。
4.由生存空间的变化促进了华南虎自身发展,联想到人的发展问题。同样道理,人在足够的空间里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太多的束缚反而限制了创造力的发挥。
5.由华南虎种群的延续与强大,联想到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和壮大问题。要想让民族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保持自己固有的文明,即固有的民族精神或气节等等。
[审题误区]
1.将“野化”简单地理解为“野蛮”,华南虎回到自然界中就是恢复它们的野性。从这个角度说人不能“野化”,如果野化了,人不是回到野蛮时代了吗?丑恶现象不就会大肆蔓延吗?
2.华南虎回到自然界就是还给它们自由,如果都去追求自由,社会就会陷入混乱,如果人类社会也来提倡“野化”,那么不是会有很多青年成为无人管教的社会青年吗?所以不主张“野化”。这是简单地将“野化”理解成了“放纵”。
3.由华南虎的“野化”看到人是能够改正错误的。人们意识到将华南虎养在动物园不利于它们种群的发展之后,迅速对它们实行“野化”,可见人是知错就改的。这是没有整体把握话题材料,没有真正理解话题含义,审题不严。
4.华南虎回到自然界就恢复了勃勃生机,人也应该回到原始森林,回归到野性时代。
这一立意是未能抓住重点,思路狭隘所致。
5.对话题认识肤浅,认为华南虎是因为适应不了动物园的环境才被送往老虎谷的,由此联想到人对影响的适应问题,环境育人,人适应环境很重要。
[来自生活深处的思考]
[相关链接一]
2002年,国家林业局全国野生动植物研究与发展中心与英国“拯救中国虎”国际联合会及南非中国虎项目中心共同签署了一